第22章 书院,阿梧去(2/2)
年轻的官员们则大多沉默着,目光在龙椅上的帝王、侍立在御阶旁的太子,以及那些慷慨激昂的老臣之间逡巡,心中各有思量,却不敢轻易表态。
凤临霄高坐龙椅之上,面色沉静如水,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视着下方群臣。
他并未立刻出声,任由那些反对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这份沉静,反而让一些情绪激动的大臣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声音也低了下去。
待反对的声浪稍歇,凤临霄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帝王的威严,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
“祖宗成法,亦是人定。太祖开国,设立书院,旨在为国选才、储养栋梁。然时移世易,百年前之法,未必尽合今日之需。”
他目光如炬,直射向为首的周尚书,“周卿口口声声‘祖宗成法’,‘男女大防’,朕且问你,我天启开国至今,可有哪条律法明文规定,女子不得读书明理?可有哪条祖训明言,公主不得与宗室勋贵子弟同窗求学?”
周尚书被问得一窒,一时语塞。确实,没有明文禁止,但千百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难道就不是规矩吗?
“陛下!此乃……此乃人伦常理,天下共识啊!”他只能如此辩驳。
“共识?”
凤临霄微微挑眉,声音陡然转厉,“共识便是让天下女子只知三从四德,困于后宅方寸之地,目光短浅,心胸狭隘?共识便是让我天启半数子民,空有灵慧,却不得启智开蒙,为国所用?周卿,你身为礼部尚书,掌教化之责,所思所想,便是这般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吗?!”
这一声诘问,如同惊雷,炸响在周尚书心头,也震得满朝文武心头一凛。
帝王之怒,隐而不发,却重逾千钧。
凤临霄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稍缓,却更加深沉有力,“朕非为阿梧一人破例。朕是为天下女子开一条新路!公主入学,贵女伴读,非为玩乐,乃为表率!朕要天下人知道,我天启皇室之女,亦当读书明理,知史明鉴,开阔胸襟,不输男儿!更要让天下父母知晓,女子进学,非为悖逆,实为兴家旺族、强盛国家之正道!”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侍立一旁的太子凤宸御,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
“太子!”
凤宸御应声出列,身姿挺拔如松,玄青蟒袍衬得他面容沉静,气度端凝。
他对着凤临霄躬身一礼,随即转向群臣,声音清朗,带着少年人特有的干净,却又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力量。
“诸位大人忧心‘男女之防’、‘书院清静’,宸御感同身受,亦早有考量。”
他语速平缓,条理清晰,“女学斋虽设在书院之内,但位置独立清幽,与男子学堂隔水相望,自有门户出入,互不相扰。其内一应教习、仆役,皆由皇后娘娘亲自遴选宫中可靠女官及嬷嬷充任,确保公主及各位小姐们的起居、课业皆在妥善看顾之下,绝无半分逾矩可能。课业安排,除经史子集等通识外,亦会酌情增加琴棋书画、女红礼仪等适宜内容,循序渐进。孤身为长兄,亦会每日亲往照拂,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