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 > 第179章 香阶承业,古籍藏珍

第179章 香阶承业,古籍藏珍(2/2)

目录

萧策回忆了片刻,点头道:“确实加了。不过不是直接混入香料中,而是将雄黄磨成细粉,涂在香笼的铜壁内侧。这样既能借助香气将雄黄的气味散出去,又能避免士兵直接吸入雄黄粉末。”他指着古籍中的插图,“你看,这香笼的内壁画着一层淡淡的黄色,就是涂了雄黄的缘故。”

苏合香恍然大悟,随即又想起一事:“那士兵携带‘行军香’时,如何避免雄黄中毒?”

“我们会在香笼外裹一层细布,并且严格规定,香笼必须放在通风处,不可靠近营帐。”萧策解释道,“而且每次更换香料时,士兵都要洗手,避免接触到内壁的雄黄。”

苏念唐听得入了迷,忍不住问道:“父亲,那你们在战场上,有没有用‘行军香’识破过敌人的计谋呀?”

萧策笑了笑,想起安史之乱时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叛军想趁着夜色偷袭我们的营寨,他们伪装成樵夫,混在附近的山林里。可他们不知道,我们在营寨四周的树上都挂了‘行军香笼’,香风吹过树林时,会带着特殊的香气。那天夜里,负责巡逻的士兵闻到香气中混了一丝烟火气——叛军在山林里生火取暖,烟火气被香风吹到了营寨附近,我们立刻加强了戒备,最终打退了叛军的偷袭。”

苏念唐听得眼睛发亮,握着笔的手更紧了:“原来‘行军香’不仅能驱蚊指路,还能当‘报警器’呀!”

“是啊。”苏合香摸了摸女儿的头,“唐代的香文化,早已融入了生活、军事、礼仪的方方面面。我们复原‘长安十二香’,不仅仅是复原一种香气,更是要复原背后的文化与历史。”她拿起苏念唐刚才研磨的龙脑香粉末,凑近鼻尖轻嗅,清冽的香气中带着女儿掌心的温度,忽然觉得,这份传承,比任何珍贵的古籍都更有意义。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人便忙着依照《武经香要》的记载,复原唐代“行军香”。苏合香负责调配香料,萧策根据记忆还原“行军香笼”的样式,苏念唐则成了“小助手”,帮忙研磨香料、记录过程。博物馆的传习基地里,时常能看到三人忙碌的身影,有时苏合香会让苏念唐试着独立调配香料,萧策则在一旁耐心指导她辨认香料的品质,偶尔还会讲些盛唐时的军旅故事,让枯燥的制香过程变得生动有趣。

这日傍晚,夕阳将天空染成了暖橙色。苏合香看着苏念唐将最后一味香料加入香篆中,小心翼翼地压实,然后点燃。随着香篆慢慢燃烧,一股沉稳而清新的香气弥漫开来——这是苏念唐第一次独立完成“行军香”的制作,虽然香气的层次感还不及苏合香调制的那般醇厚,却已初具盛唐“行军香”的韵味。

“母亲,您闻,成功了!”苏念唐兴奋地拉着苏合香的衣袖,眼中满是骄傲。

苏合香笑着点头,眼中却泛起了泪光。她看向身旁的萧策,两人相视一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当年在盛唐的烽火中,她从未想过,自己手中的香料,竟能跨越千年,在现代的阳光下,被女儿重新点燃。而那本偶然得到的《武经香要》,不仅填补了唐代“军事香”研究的空白,更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传承的大门——从盛唐到现代,从她到苏念唐,香文化的火种,就这样一代代传递下去,从未熄灭。

萧策走上前,将苏念唐制作的“行军香”放入他刚复原好的铜制香笼中。夕阳的余晖落在香笼上,铜壁内侧的雄黄粉末泛着淡淡的光泽,香气顺着笼身上的纹路缓缓散出,飘向窗外。苏合香忽然想起,当年在马嵬坡,她就是凭着“长安十二香”的力量,开启了时空通道,与萧策跨越千年重逢。而如今,这份由香气连接的缘分,又多了一个小小的传承者。

“念唐,”苏合香轻声说道,“将来,你想不想把‘长安十二香’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苏念唐用力点头,目光坚定:“想!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中国的香文化,有多厉害!”

夕阳下,小姑娘的脸上满是憧憬,手中握着那柄陪伴她许久的香铲,仿佛握住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苏合香与萧策相视一笑,心中都明白,属于“长安十二香”的故事,还远未结束——它将在苏念唐的手中,继续书写新的篇章,在古今交织的时光里,散发着永不消散的香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