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产后的黎明(2/2)
他的手指上移,拂过她的胸口:“这里,是哺育我们孩子、给予他们生命源泉的地方,它的变化,是奉献与力量的象征。”
他捧住她的脸,迫使她更深地望进他眼底那一片深邃而真诚的海洋:“你不是失去了什么,你是获得了更多。你的身体,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创造。它现在所展现的,是母性的光辉,是坚韧的力量,是让我……更加沉迷和敬爱的模样。”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柔软,却带着撼动人心的力量:“微微,你是承砚和昕瑶的太阳,也是我的。这个家,因为你的存在,才有光和温暖。我不许你,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看轻自己。”
这番话,如同温暖的泉水,缓缓流入林微的心田,冲刷掉了那层因身材变化而蒙上的失落尘埃。她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爱意与欣赏,看着他如此郑重其事地将她身体的变化赋予神圣的意义,心中的那点焦虑瞬间冰消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全然接纳和深度理解的感动与释然。
她转过身,投入他的怀抱,将脸埋在他坚实的胸膛,声音闷闷的,却带着笑意:“你就会说好听的……”
顾夜宸低笑,胸腔震动,吻着她的发顶:“我只说实话。”
这次小小的插曲之后,林微的心态彻底放松下来。她不再执着于尽快恢复孕前体重,而是更专注于享受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以及逐步恢复自己的艺术创作。她开始穿着舒适宽松的衣物,在画室里一待就是小半天,有时是继续完善《守望》系列的细节,有时只是随意涂抹,记录下承砚打哈欠、昕瑶挥舞小手的可爱瞬间。
顾夜宸的支持也落到了实处。他不仅将画室的通风和采光调整到最佳,还特意定制了一个可以将两个婴儿床并排放置的移动平台,方便林微一边创作,一边照看孩子。常常是林微在画布前调色,顾夜宸坐在旁边的地毯上,处理着平板电脑上的公务,而承砚和昕瑶就在他们身边咿呀学语,阳光洒满房间,岁月静好,莫过于此。
在林微身心逐步恢复、家庭氛围愈发温馨和谐的表象下,顾夜宸的暗中布防也从未松懈。他像一座沉默的冰山,将绝大部分的危险与动荡都隔绝在了水面之下,只将最平静、最温暖的一面展现给家人。
产后的黎明,在顾夜宸精心营造的安宁与林微自身努力下,似乎正稳步走向充满希望的白昼。
这天,顾夜宸收到了一份韩深递交的、关于“诺亚生命”及其关联科学家陈永年的最新深度调查报告。报告末尾,附上了一份极其冗长且高度技术化的、陈永年近二十年发表过的所有学术论文及专利申请列表。
顾夜宸本是随意翻阅,目光却猛地被列表中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发表于近二十年前的论文标题吸引住了。那篇论文研究的是一个非常冷门的领域——**环境信息(包括特定频率的声、光、电磁信号)对早期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潜在诱导效应**。
论文摘要晦涩难懂,但其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概念,让顾夜宸浑身的血液几乎瞬间凝固!
那个概念是——**“印记锚点”(IprtAnchor)**。
报告注解提到,陈永年的这项早期研究当时被认为过于超前且缺乏实证,并未引起主流学界重视,但其核心思想——“利用特定外部刺激在胚胎发育关键期打下可后续激活的‘生物烙印’”,似乎与他后来在“诺亚生命”主导的某些机密研究方向,存在理论上的延续性。
顾夜宸猛地站起身,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繁华的都市,脑海中却电光火石般地串联起了所有线索:
林微母亲参与的“月光”项目→可能携带特殊生物信息的芯片→林微怀上双胞胎的“异常”概率→承砚耳后形似翎羽的“印记”→孩子们异常优秀的生理指标→对手对特定“触发点”(如画作揭幕)的信号监控……
一个可怕得令人窒息的猜想,在他脑中轰然成型——
难道,承砚和昕瑶,从胚胎时期,甚至更早,就已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某种方式……**“锚定”了**?!
那个所谓的“印记”,不仅仅是标记,而是一个可以被特定外部信号激活或影响的……**“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