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上智之一《见大》28 董公(1/2)
董公:会“占大义”的,才是局势操盘手!
刘邦(汉王)打到洛阳的时候,新城有个叫董公的三老(乡官)拦住他,给他出主意:“打仗要是没个正当理由,肯定办不成事。老话说得好,先把对方定性成‘反派’,才能让大家信服你。天下人当初一起立了义帝,结果项羽把义帝流放又杀了,大王您应该带着全军将士,为义帝穿丧服,再昭告各路诸侯,一起讨伐项羽。”
刘邦一听就懂了,立马为义帝举办丧事,全军都穿白色丧服,然后对诸侯们说:“我现在发动关中所有兵力,再召集河南、河东、河内三地的士兵,向南渡过长江、汉水,希望能跟着各位诸侯王,一起攻打杀害义帝的楚军!”
冯梦龙点评:这波“定性”操作,直接拿捏了舆论
董公这主意,正是刘邦和项羽“谁对谁错”的关键转折点。后来随何说服九江王英布归汉、郦食其劝降齐国,他们说的道理,其实都基于这个“项羽弑君不义”的核心。许庸斋还说,这是刘邦调动天下力量的关键一步。就连被称为“帝师”的张良,都没出过这么大格局的主意。
不过有个挺离奇的说法:明朝有个叫卢廷选的进士,在湖广当按察使时突然猝死,过了好久才醒过来。他说自己在阴间被项羽拉去,控告刘邦当年的“黑料”——说其实是刘邦自己派九江王英布杀了义帝,却故意把罪名推给项羽,还靠穿丧服办丧事骗了天下人和后世。卢廷选说自己在汉朝时,就是那个九江王英布。这事儿听着就特别玄乎。
【管理智慧】
一、董公的“舆论战逻辑”:不是瞎找理由,是“三步走”拿捏人心和局势
董公这招“借义帝之死伐楚”,不是简单的“找个由头”,而是精准踩中了“天下人心理”和“战略需求”,放到现在就是“顶级公关+联盟动员”,比硬打硬拼管用10倍。
1.第一步:给对手“贴反派标签”,让他成“全民公敌”
项羽杀义帝,本身是“杀上级、背盟约”,董公把这事放大成“弑君逆贼”——相当于现在把对手的“小违规”定性成“违背行业底线、伤害用户利益”,比如某品牌曝光竞品“偷工减料用劣质材料”,先把对方钉在“不道德”的标签上,让大家先反感他;
2.第二步:给自己“立正义人设”,让行动师出有名
刘邦给义帝发丧、穿素服,不是装样子,是告诉天下人“我不是为了抢地盘,是为义帝报仇,是正义之师”——就像现在企业发起“行业合规倡议”,自己先做到合规,再号召大家一起抵制违规,显得自己“不是为了竞争,是为了行业好”;
3.第三步:拉“盟友群”,让自己从“单打”变“群殴”
喊诸侯一起伐楚,是把“刘邦vs项羽”变成“天下正义之士vs逆贼项羽”——相当于现在做公益活动,不自己单干,而是联合其他机构、KoL一起参与,既壮大力量,又让活动显得“更有公信力”,没人敢轻易反对。
二、当代“董公式舆论战”案例:找对“正当理由”,做事事半功倍
董公“师出有名”的思路,现在不管是企业竞争、公益活动,还是职场推进项目,都被频繁用到——找个让大家都认可的“正义由头”,比硬推、硬打容易多了。
案例1:某手机品牌“借用户投诉伐竞品”,从被动变主动
有段时间,某国产手机品牌A总被竞品b压着打,b靠“低价+营销”抢占市场,A的销量一直下滑。后来A发现,很多用户投诉b的手机“用半年就卡顿,还偷偷降频(限制性能)”,但b一直没回应。
A没直接骂b“质量差”,反而搞了个“手机用户权益守护计划”:
1.先收集用户对b的投诉证据,做成“用户心声报告”,曝光b“降频损害用户体验”,把b定性成“不尊重用户的品牌”;
2.自己承诺“旗下手机3年内不降频,卡顿免费维修”,立住“用户至上”的人设;
3.还联合行业协会、数码博主一起发起“手机性能透明化倡议”,号召其他品牌一起加入,相当于“拉盟友群”。
结果这波操作后,b的口碑直线下滑,A不仅销量回升,还成了“用户权益守护者”的代表——这就是董公“定反派、立正义、拉盟友”的现代版:不硬拼价格,靠“正当理由”赢人心,反而更有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