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上智之二《远犹》50 吕端(1/2)
吕端:特殊情况,要抓“本质需求”
宋仁宗时期,皇宫发生火灾,宫殿几乎被烧光。天亮后,上朝的大臣们都到齐了;可直到傍晚,宫门还没打开,大臣们没法知道皇上是否安全。中书省和枢密院的官员请求入宫面见皇上,也没得到回应。
过了很久,皇上登上拱宸门楼,相关官员引导大臣们拜见,百官都在楼下跪拜行礼。只有吕端(谥号文靖)站着不动,皇上派人问他为什么不拜,吕端回答:“宫廷出了变故,大臣们只想亲眼看看皇上的样子,确认您平安。”皇上于是掀开帘子,走到栏杆边让大臣们看见自己,吕端这才跪拜行礼。
其他大臣忙着按流程跪拜,吕端却坚持“不见皇上本人不拜”,不是故意摆架子,而是在“宫廷失火、消息不明”的特殊情况下,把“确认皇上安全”放在了“遵守礼仪”前面。
他的逻辑很实在:国不可一日无君,宫廷突发变故时,“皇上是否平安”比“是否按时行礼”更重要。要是连皇上的面都没见到,盲目跪拜行礼,既没法确认君主安危,也算不上真正的尽职。这种不盲从、抓核心的态度,比只走场面流程要靠谱得多。
吕端的智慧,在于没被“百官都拜”的场面裹挟,而是始终盯着“确认君安”这个核心需求。在突发变故中,常规礼仪只是形式,君主平安、朝廷稳定才是根本,他的“不动”恰恰是对大局最负责的选择。
【管理智慧】
一、吕端的“不盲从逻辑”:不是耍脾气,是守住“先确认核心,再走流程”的底线
吕端不跟着跪拜,绝不是“对皇帝不敬”,而是看透了“突发危机里,‘形式流程’得给‘核心事实’让路”——皇宫失火是大意外,“皇帝是否安全”才是最该先搞清楚的事。要是没确认就盲目跪,万一宫中有变(比如有人冒充皇帝,或者皇帝真出事了),不仅没意义,还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把局面搅得更乱。
放到现代职场,这逻辑也通:遇到突发状况,别先跟着别人走流程、赶进度,先确认“最关键的信息”(比如核心人物安全、关键环节没漏洞),不然流程走得再顺,也可能白忙活。
1.危机中“核心事实”比“流程规矩”更重要
吕端心里门儿清:“行礼”是规矩,但“皇帝安全”是前提——没确认前提就守规矩,规矩再标准也是空的。就像职场里,公司突然断网,领导催着“先按预案发通知安抚客户”,有个运维却坚持“先查断网原因和恢复时间”:要是没搞清楚就说“1小时恢复”,结果修了3小时,客户只会更生气;先确认清楚再发通知,反而能稳住客户。
2.不盲从是“防风险”,不是“唱反调”
吕端敢站着不动,是怕“盲目跪拜后,发现皇帝出事,大家更慌”——这是提前堵“信息差带来的二次坑”。比如职场里,同事都传“公司要裁员,赶紧找下家”,有人跟着慌,有人却先找hR确认“消息真不真、裁哪些部门”:要是消息是假的,盲目跳槽反而丢了好工作;确认清楚再做决定,才不会踩坑。
二、当代“吕端式不盲从”案例:不跟风、先核实,避开危机里的“流程陷阱”
吕端这种“危机中抓核心、不盲从”的智慧,现在不管是企业应对突发、项目攻坚,还是日常办公,用好了都能少踩很多“瞎忙活”的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