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上智之三《通简》07 御史台老隶(2/2)
某公司行政部有两个主管,管报销时风格完全不同:
-张主管(碎碎念型):下属填报销单,他要一张张看“发票是不是真的”“备注写没写清楚”,还会反复问“这顿招待费是跟谁吃的”“为什么要打车”;下属要是漏了一项,他能当着全部门的面说“跟你说过多少遍,怎么又忘”,最后报销流程平均要走10天,下属怨声载道。
-李主管(规则型):上任第一天就发了“报销手册”,写清楚“哪些发票能报、备注要写什么、找谁签字”,还建了“报销答疑群”;下属填错了,他只说“看手册第3页,改完再交”,不骂也不絮叨;最后报销流程平均3天就走完,下属没人抱怨。
后来公司评“优秀主管”,李主管全票当选——下属说:“他让我们知道‘该怎么干’,不盯着我们‘干没干细’,反而更有干劲。”这就是老隶说的“授法责成”:规则讲清楚,结果盯到位,比碎碎念管用10倍。
案例2:“盯细节老板”把公司盯黄,“抓大局老板”把业务做起来
有个做奶茶的小老板,天天盯“店员有没有微笑”“杯子有没有擦干净”,甚至会因为“吸管摆歪了”骂店员;却从来没琢磨“附近竞争对手的新品”“老客户怎么留”。结果半年后,因为没客流,店倒闭了——他自己说:“我天天盯细节,怎么还是不行?”
而另一个奶茶店老板,只定了“卫生标准”(杯子必须擦、食材必须新鲜),让店长管日常;自己天天跑市场,跟老客户聊天“喜欢什么口味”,还跟供应商谈“能不能搞独家原料”。不到一年,开了3家分店——这和老隶怼范讽的逻辑一样:盯着小事的人,看不见大局;抓得住核心的人,才撑得起大事。
三、评注的“扎心点”:老隶有宰相才,却因为“老隶身份”被埋没
评注里说“这老差役真是有宰相的本事,可惜因为是个老差役,才华被埋没了”,还举了几个例子:
-绛县老人只懂历法,都让韩宣子觉得可惜;
-萧颖士的仆人,明知主人对自己不好,却因为“爱主人的才华”不离开,这种识才的本事能当吏部郎;
-甄琛的仆人,敢怼主人“你进京是来读书的,不是来通宵下棋的”,让主人改了坏习惯,这种敢劝的本事能当师傅;
-韩魏公的老兵,能猜到主人“叫营妓又会后悔”,没立刻去办,这种懂人的本事能当祭酒。
这些人都有本事,却因为“身份低”(仆人、老兵、老隶)没被重用——放到现代,就是“资格绑架人才”:公司里的老技工懂设备、能解决问题,却因为“没学历、职级低”没被提拔;刚毕业的大学生空有文凭,却因为“是名校的”被推上管理岗,最后搞砸项目。
比如某工厂的王师傅,在厂里干了20年,设备出了故障,别人修半天不行,他摸两下就知道问题在哪;但因为他是“初中毕业的技工”,厂里宁愿从外面招“本科毕业的设备主管”,结果新主管不懂实操,让设备停了3天,损失几十万——这就是“资格束人”的坑:不看本事看身份,再好的人才也用不上。
四、核心启示:当领导、识人才,记住老隶的2个“不犯傻”
不管是管团队,还是找人才,想避开“抓小放大”“资格绑架”的坑,学老隶这两点就行:
1.当领导不犯“妈宝型管理”的傻:别事事叮嘱、件件盯细节,先想“我该定什么规则?下属需要什么方法?最后要什么结果?”把规则讲清楚,把方法教到位,剩下的让下属自己干——你省精力,下属也能成长。
2.识人才不犯“资格型偏见”的傻:别光看“学历、职级、身份”,多看看“他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真本事?”老隶是差役却有管理智慧,王师傅是技工却懂设备,这些人比“空有头衔的人”更管用——选对能干事的人,比选“有资格的人”更重要。
【原文】御史台老隶
宋御史台有老隶,素以刚正名,每御史有过失,即直其梃,台中以梃为贤否之验。范讽一日召客,亲谕庖人以造食,指挥数四;既去,又呼之,叮咛告戒。顾老隶梃直,怪而问之。答曰:“大凡役人者,授以法而责其成。苟不如法,自有常刑,何事喋喋?使中丞宰天下,安得人人而诏之!”讽甚愧服。
评:此真宰相才,惜乎以老隶淹也!绛县老人仅知甲子,犹动韩宣之惜,如此老隶而不获荐剡,资格束人,国家安得真才之用乎!若立贤无方,则萧颖士之仆,颖士御仆甚虐,或讽朴使去,仆曰:“非不欲去,爱其才耳!”可为吏部郎;甄琛之奴,琛好奕,通宵令奴持烛,睡则加挞。奴曰:“郎君辞父母至京邸,若为读书,不辞杖罚,今以奕故横加,不亦太非理乎!”琛惭,为之改节。韩魏公之老兵,公宴客,睹一营妓插杏花。戏曰:“髻上杏花真有幸。”妓应声曰:“枝头梅子岂无媒!”席散,公命老兵唤妓。已而悔之,呼老兵,尚在。公问曰:“汝未去邪?”答曰:“吾度相公必悔,是以未去。”可为师傅、祭酒。其他一才一伎,又不可枚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