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上智之三《通简》19 蒲宗孟(2/2)
二、当代“蒲宗孟式断刚需”案例:不硬刚、掐命脉,难事儿轻松解决
不管是社区顽疾、企业违规,还是日常矛盾,像蒲宗孟一样“抓刚需、断命脉”的人,总能用小成本解决大问题;而那些“硬刚硬查”的,往往越搞越乱。
案例1:社区治“夜市噪音扰民”,断“电源刚需”比赶人管用
某小区楼下的夜市,总有几家烧烤摊营业到凌晨2点,喝酒划拳的声音吵得居民睡不着,物业天天去赶,摊主反而跟物业吵架:“我交了摊位费,凭啥不让我卖?”
后来新物业经理换了思路,没再赶人,而是找电工把夜市区域的“临时电源”做了调整:“晚上11点后,自动断电。”烧烤摊烤串、照明都靠这个临时电源,一断电,啥也干不了。摊主们没办法,只能在11点前收摊,居民终于能睡个好觉了——要是还像以前一样硬赶,摊主只会跟物业对着干,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案例2:企业治“员工上班摸鱼刷短视频”,断“wiFi刚需”比批评管用
某工厂的流水线员工,总在休息间隙用手机连厂里的wiFi刷短视频,有时候刷到忘了时间,导致流水线停工。车间主任天天批评,还没收过几部手机,员工反而更抵触:“休息时间刷手机咋了?”
厂长知道后,没再批评员工,而是让It部门做了个调整:“车间区域的wiFi,只在中午12点-1点、下午5点下班后开放,其他时间关闭。”没了wiFi,员工休息时要么聊天,要么吃饭,再也没人刷短视频耽误开工——这就是“断刚需”的智慧:员工摸鱼的刚需是“wiFi”,断了wiFi,不用批评,摸鱼自然少了。
三、反面案例:硬刚不如断刚需,越硬越乱
很多人遇到问题,总想着“快刀斩乱麻”,结果反而激化矛盾:比如某学校里,学生总在厕所偷偷抽烟,老师天天去厕所抓,还罚站,结果学生反而把烟藏得更隐蔽,甚至在厕所跟老师顶嘴;后来校长让后勤把厕所的“通风扇换成声控的”,一有人抽烟,烟雾报警器就响,通风扇启动,烟味很快散掉,学生抽烟没了“隐蔽环境”,慢慢就不抽了——这就是“硬刚”和“断刚需”的区别:硬刚只会让对方更对抗,断刚需却能让对方主动放弃。
四、核心启示:遇到“躲着作乱”的问题,记住蒲宗孟的2个“不犯傻”
不管是治顽疾、管违规,还是处理躲着的问题,想避开“硬刚的坑”,学蒲宗孟这两点就行:
1.不犯“硬刚硬查”的傻:先别想着“派兵、抓现行、批评罚款”,先花5分钟想“对方离不了什么?”——是货源、电源、wiFi,还是隐蔽环境?找到这个刚需,掐断它,比硬刚省力10倍。
2.不犯“忽略刚需”的傻:别盯着“对方在做什么”(比如盗匪在躲、员工在摸鱼),要盯着“对方靠什么做”(盗匪靠小船、员工靠wiFi)。只要掐断“靠什么做”的命脉,“在做什么”的问题自然就没了。
【原文】蒲宗孟
贼依梁山泺,县官有用长梯窥蒲苇间者。蒲恭敏知郓州,下令禁“毋得乘小舟出入泺中”。贼既绝食,遂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