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299章 明智之三《剖疑》13 宋均

第299章 明智之三《剖疑》13 宋均(1/2)

目录

宋均:对付“损人利己的套路”,别硬禁,把“成本”转嫁给套路制造者

汉光武帝时期,宋均担任九江太守。他管辖的浚遒县有两座山,分别叫唐山和后山,当地老百姓都信奉这两座山的山神,还会给山神举办祭祀活动。

最开始,巫师们为了讨好山神,会从老百姓家里抢男抢女,让他们充当“山神的媳妇和女婿”;后来这事儿慢慢成了惯例,老百姓吓得互相告诫,连婚都不敢结、亲都不敢娶了——怕自家孩子被抓去当“山神的人”。

宋均知道这事后,没直接下令禁止祭祀,而是下了一道政令:“从现在起,凡是给山神娶亲,都得从巫师家里选姑娘,不准再骚扰普通老百姓。”

没想到这道命令一出来,没多久,给山神娶亲的祭祀活动就彻底没了。

宋均的聪明,在于“不跟陋习硬刚,而是找准痛点转移负担”

别人遇到这种“伤害百姓的迷信陋习”,可能会直接喊“这是封建迷信,必须禁”,但宋均却看透了关键:巫师们之所以敢折腾老百姓,是因为“代价都是别人扛”——他们自己不用付出,还能借祭祀捞好处。

所以宋均没否定“给山神娶亲”这件事本身,而是把“选新娘”的范围限定在“巫师家”:你不是说要给山神找媳妇吗?行,先从你们家姑娘开始。巫师们当然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去当“山神媳妇”,又没法再去抓老百姓的孩子,最后只能乖乖停了祭祀——既没引发老百姓的抵触,又轻松灭了陋习,这招“借力打力”太绝了。

宋均能成功,本质是抓住了“谁获益、谁担责”的核心:

之前的陋习里,巫师是“获益者”(借祭祀立威信、捞好处),老百姓是“受害者”(不敢婚嫁、孩子被抢);

宋均的政令一改,巫师变成了“潜在受害者”(要牺牲自家女儿),自然就没人再推动祭祀——毕竟没人愿意自己吃亏。

【管理智慧】

一、宋均的“反套路逻辑”:不硬禁“歪风”,把“薅羊毛的成本”转嫁给薅羊毛的人

为啥之前没人能管得了?因为巫祝把“祭祀成本”全甩给了老百姓,自己只负责“装神弄鬼捞好处”——选别人的孩子、花别人的钱、占别人的时间,自己稳赚不赔,当然乐意天天搞祭祀。宋均的聪明就在于:他没跟巫祝掰扯“祭祀该不该搞”,而是精准戳中他们的痛点——“你们想搞?行,别薅别人,先薅自己家!”

这就像现在生活里,总有人把麻烦事、花钱事全推给别人,自己躺赢:比如社区里有人牵头“给老古树办祈福会”,让居民凑钱买祭品、轮流守树,自己却拿着祭品回家吃、守树时永远“有事来不了”;家长群里有人喊“给班级买绿植”,让大家AA掏钱,自己却偷偷少捐甚至不捐,绿植到了还先挑好的放自家孩子座位旁——对付这种“损人利己的套路”,硬说“别搞了”没用,不如让他们自己先承担成本,一准儿没人再蹦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