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杨建辉传 > 第349章 拉面

第349章 拉面(1/1)

目录

晚上七点零三分,小杨推开老马家拉面馆吱呀作响的木门时,铜铃铛惊醒了蜷在暖气片旁的橘猫。他径直走向靠窗的榆木桌,指尖在油腻的菜单上逡巡。

师傅,来碗传统牛肉拉面。小杨对着厨房喊。

后厨探出个系靛蓝围裙的脑袋:马上好嘞!话音未落,案板上的面团已化作银练。小杨看着师傅手腕翻飞,时而如白蛇吐信,时而似云龙探爪,最终抛进沸水铜锅。氤氲蒸汽里,师傅手腕轻抖:小伙子头回看拉面?

第三回了。小杨擦着桌上陈年油渍,您这手艺得二十年了吧?

师傅咧嘴笑,露出缺角的门牙:四十二年喽!他抄起长筷捞面,我爹那会儿就在国营食堂拉面,现在...话音被摔碗声打断,学徒慌张跑出,被揪着耳朵骂毛手毛脚。

七点四十七分,小杨邻桌的老者突然开口:面要趁热吃。老人用竹筷将面条绕成旋涡,每根都裹满琥珀色汤汁,我祖父说,粗陶碗能留住面的筋骨。

小杨用指尖摩挲碗沿豁口:现在都用青花瓷了。

花哨。老人啜了口汤,七三年我在这吃面,师傅用铁皮碗,烫得...他忽然剧烈咳嗽,小杨忙递上纸巾。老人摆摆手,从怀表链上摘下青铜烟嘴:抽口旱烟?

不了,刚吃完面。小杨看着老人吐出的烟圈在灯光里盘旋,您常来?

四十年了。老人用烟嘴敲敲桌面,我师傅走那天,我在这吃了三碗面。他忽然压低声音,知道为什么拉面要扯九十九下吗?

小杨摇头。

九十九下,是让面记住手的温度。老人将蒜瓣掰成两半,来,就着蒜吃,杀毒。

八点十五分,穿红棉袄的小女孩踮脚够调料罐,打翻的醋碟在桌面漫开深色河流。老板娘抄起抹布时,小杨瞥见墙上的老照片——二十年前开业时的全家福,如今相框里的年轻人已鬓染霜雪。

这照片...小杨指着角落穿军装的男人。

我大伯。老板娘擦着桌子,八九年退伍回来,非要在店里挂这个。她忽然轻笑,现在他儿子在墨尔本当厨师,视频里总说拉面要加芝士。

小杨用筷子挑起最后三根面条,它们像搁浅的银鱼,在渐凉的汤中蜷曲。这时穿驼色大衣的女人推门而入,带来的寒风卷起门帘上的流苏。

两碗三鲜面。女人摘下手套,露出腕间翡翠镯子,要快,赶火车。

后厨传来锅铲碰撞声,师傅扯着嗓子喊:加急单加收五块!女人从香奈儿包里掏出钱包,一张泛黄照片滑落。小杨弯腰拾起,是张九十年代的结婚照。

您先生?小杨递还照片。

女人眼眶微红:他总说这家的面最像老家味道。她突然轻笑,上个月走了,胃癌。

小杨默默将照片放在她面前。女人盯着照片里的男人,忽然说:他第一次约会就带我来这,说拉面要扯九十九下,是让面记住手的温度...

九点零三分,小杨用纸巾擦拭嘴角时,发现邻桌老者已悄然离去。桌上放着半块没动的蒜瓣,像枚小小的月亮。穿驼色大衣的女人正用筷子将面条绕成漩涡,每根都裹满琥珀色汤汁。

您常来?小杨问。

女人指了指墙上的老照片:他总说,这家的面有时间的味道。

走出店门时,铜铃铛再次轻响。小杨摸了摸微鼓的肚子,忽然明白:所谓生活,不过是把两小时的光阴,细细拉成一根绵长的面。而有些温度,九十九下也扯不尽。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