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雪原的新生(1/2)
雪花轻柔地落在乌萨斯冻土上,覆盖了旧日的伤痕,却掩盖不住这片土地上正在勃发的生机。从雪原人民代表大会归来,瓦西里·别列科夫斯基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他不再是那个只知低头劳作的农奴,他的肩上,扛着整个别列科夫斯基村的信任与未来。
变化,首先发生在土地上。
春天,当冻土变得松软,别列科夫斯基村外的田野上,呈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景象。
按照《土地分配法》划定的田埂清晰可见,家家户户都在属于自己的田地里忙碌。不再是贵族监工皮鞭下的死气沉沉,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干劲的吆喝声和偶尔响起的、走调的歌声。
瓦西里带着村里几个年轻人,将从启航村工坊换来的新式犁铧深深插入黑土。这犁铧的钢口极好,破开板结的土层毫不费力。
“嘿!这好东西,以前只有老爷家的地才配用!”
一个老汉抚摸着光滑的犁柄,感慨万千,
“现在,咱们自己的地,也用上了!”
田埂边,竖着村里统一制作的木牌,上面用炭笔写着每户的名字和面积。一个孩子正踮着脚,认真地指着木牌上的划痕,对小伙伴骄傲地说:
“看!这块地,是咱家的!”
变化,也发生在村庄的中心。
那间原本废弃的谷仓,如今被修缮一新,门口挂上了“别列科夫斯基村村民议事堂”的木牌。傍晚收工后,这里不再是死寂一片。煤油灯被点亮,村民们——男人、女人、感染者、非感染者——聚在一起,不再是等待命令,而是商量。
瓦西里作为常任代表,主持着会议。议题琐碎而真实:春耕的种子如何分配更公平?村里的赤卫队夜间巡逻路线怎么安排更合理?谁家屋顶漏雨了,大家能不能一起出把力?
争吵时有发生,为了一捆柴禾,为了半袋种子。但争吵之后,是举手表决。当自己的意见被多数人认可时,那种“做了主人”的感觉,比喝下最烈的伏特加还要滚烫、酣畅。
变化,更发生在每个人的脸上和心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