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荀攸府上拜码头(1/2)
洛阳城的繁华,像一锅滚开的、五味杂陈的浓汤,把初来乍到的赵云和蔡琰彻底给“炖”懵了。
两人驾着骡车,在宽阔得能跑马的御道上小心翼翼地挪动,感觉就像两粒被扔进激流的小石子,随时可能被汹涌的人潮车流冲得找不着北。街道两旁店铺的招牌一个比一个气派,幌子一个比一个花哨,吆喝声一个比一个响亮,吵得赵云脑瓜子嗡嗡的。
“师姐,这……这该往哪儿走啊?”赵云扯着嗓子问,感觉自己的声音在这片喧嚣里跟蚊子哼哼差不多。
蔡琰也紧紧抓着车棚边缘,努力保持着镇定:“先……先找个地方落脚!寻个清净些的客栈!”
两人好不容易在一条相对僻静的辅街上,找到一家看起来不那么扎眼、名叫“平安客舍”的小客栈。客栈门脸不大,但还算干净。掌柜的是个胖乎乎、笑眯眯的中年人,看着挺和气。
“掌柜的,要两间……呃,一间干净的上房。”赵云习惯性想说两间,但想起洛阳物价肯定不菲,赶紧改口。反正路上也习惯了,大不了自己打地铺。
胖掌柜看了看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和骡车上的货物,也没多问,爽快地报了价:“上房一日一百文,包早晚两餐。后院可停车马,草料另算。”
一百文!赵云心里抽了一下,这价格比安平镇翻了一倍还多!京城居,大不易啊!他忍着肉痛付了钱,和蔡琰把行李搬进房间。房间倒是还算整洁,就是小了点。
安顿下来后,两人简单洗漱,吃了点客栈提供的、味道一般的饭菜,便开始商量正事。
“师姐,卢先生给的信,是写给一位叫荀攸的先生,说他是尚书郎。咱们该怎么找他?”赵云拿出那封被仔细保管的信函,有些犯愁。尚书郎是多大的官他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他们这种小老百姓能随便见的。
蔡琰想了想,道:“尚书台在皇宫附近,守卫森严,我们直接去求见肯定不行。需得先打听荀先生的府邸在何处,再递上名帖和卢先生的信,看门房能否通传。”
“名帖?”赵云一愣,“咱们哪有那玩意儿?”
蔡琰微微一笑,从书箱里取出笔墨和一张质地不错的竹纸(自家产的,当然要用好的),略一沉吟,提笔写道:“常山赵云(子龙)、蔡琰,奉卢植(子干)公之命,拜谒荀攸(公达)先生。”字迹清秀,格式规范。
“师姐,你真是……什么都会啊!”赵云佩服得五体投地。这要是让他来,估计就只能写个“赵云找荀攸,卢植让来的”。
第二天一早,两人便向胖掌柜打听荀攸的住处。胖掌柜一听“荀攸”和“尚书郎”的名头,态度立刻恭敬了不少,详细告知了荀府的大致方位,还好心提醒他们,那一片住的都是达官贵人,需得谨言慎行。
按照指引,两人穿过几条繁华的街道,来到一片环境清幽、宅院深深的区域。这里的街道明显宽阔整洁了许多,行人衣着光鲜,偶尔有装饰华丽的马车驶过,护卫的家丁眼神锐利,扫视着路人。
荀府并不算特别显赫,青砖黑瓦,门庭不算特别宽敞,但自有一股沉静的气度。朱漆大门紧闭,门口站着两个神情肃穆的家丁。
赵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服,走上前去,对着家丁抱拳行礼,客气地说道:“这位大哥,烦请通禀一声,常山赵云、蔡琰,受卢植先生所托,前来拜见荀攸先生。”说着,将蔡琰写好的名帖和卢植的信函递了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