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公孙瓒遣使来邀(2/2)
当晚,蔡琰设宴款待严纲一行。宴席间,严纲豪爽健谈,与赵云颇为投缘,两人交流武艺,谈论兵事,相见恨晚。严纲对赵云的身手和见识称赞有加,更让赵云对未来的军旅生涯充满了期待。
夜深人静,严纲等人秘密离去,约定三日后清晨,在城北邙山脚下汇合,一同北上。
送走严纲,纸坊内灯火通明。赵云和蔡琰都没有睡意。离别的时刻,即将到来。
“赵师兄,”蔡琰看着正在仔细擦拭铁枪的赵云,轻声嘱咐,“此去军中,不同往日。战场凶险,刀剑无眼,万事需小心谨慎,不可一味逞强。公孙将军虽是大将,但联军内部关系复杂,需处理好同僚关系,凡事多思量。”
赵云放下枪,看着蔡琰,目光坚定:“师姐放心!你的话,我都记下了!我此去,定不负师姐期望,建功立业,扬名立万!你在洛阳,更要加倍小心!董卓老贼残暴,若有危险,立刻想办法离开,保全自身最要紧!”
蔡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很快被坚毅取代:“我会守住这份基业,等你凯旋。”
接下来的两天,纸坊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伤感的气氛。赵云带着挑选出来的十余名亲随,加紧准备行装,检查马匹兵器。蔡琰则忙着筹措军资,将准备好的金银、药材、布匹,以及一大批特制的、适合军中信使使用的坚韧纸张,打包成箱。
伙计们知道分别难免,纷纷前来与赵云道别,送上祝福,气氛颇为感人。
第三天拂晓,天色未明。纸坊后门悄然打开,赵云一身戎装,英姿勃发,手持铁枪,腰挎环首刀,骑在一匹神骏的白马上(这是他特意挑选的,寓意加入“白马义从”)。身后,十余名亲随也个个精神抖擞,整装待发。
蔡琰带着留守的伙计,站在门口送行。她将一个小包裹递给赵云:“赵师兄,这里面是一些金疮药和干粮,路上小心。”
赵云接过包裹,深深看了蔡琰一眼,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师姐,保重!等我回来!”
“保重!”蔡琰重重点头。
赵云不再多言,一拉缰绳,调转马头,低喝一声:“我们走!”
十余骑踏着晨曦,向着城北方向,疾驰而去,很快消失在街角。
蔡琰站在门口,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晨风吹起她的发丝,带着一丝凉意。她知道,从今天起,她将独自面对洛阳的惊涛骇浪,而赵云,也将踏上一条充满荣耀与危险的征途。
乱世的大幕,已经拉开。他们的命运,将随着这历史的洪流,奔向未知的远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