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刘备借机脱身走(2/2)
“呸!三姓家奴!好不要脸!抢了俺们的地盘,现在顶不住曹操了,又想拉大哥回去替他卖命?做他的清秋大梦!”张飞气得破口大骂。
关羽冷笑:“吕布反复小人,其心可诛。此乃驱狼吞虎之计,欲让我等与曹操相争,他坐收渔利。”
赵云却眼中精光一闪,对刘备道:“主公!此乃天赐良机!正可借此为由,脱离河北!”
刘备抚掌大笑:“子龙之言,正合我意!吕布此信,虽为诡计,却送了我等一个冠冕堂皇的脱身理由!”
计议已定,刘备立刻行动。他亲自修书一封,回复吕布,信中表示“往事已矣,当以国事为重”,同意“共抗曹贼”,愿意率部返回徐州。同时,他备下一份厚礼,派能言善辩的孙乾为使,带着吕布的来信和自己的回信,前往邺城,拜见袁绍。
孙乾见到袁绍,呈上书信,一番巧舌如簧:“启禀明公(袁绍),吕布来信,深悔前非,欲邀我家主公共返徐州,抵御曹操。我家主公感念明公收留厚恩,本不愿离去。然,曹操乃天下公敌,徐州乃战略要地,若能与吕布联手遏制曹操,于明公统一大业亦是有利。且吕布反复,若我家主公不去,其必倒向曹操,则明公南方永无宁日矣!故,我家主公思之再三,为明公大业计,愿暂往徐州,稳住吕布,共抗曹操,为明公经营南方屏障!此乃‘借尸还魂’之策也!”
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拍了袁绍马屁,又点明了利害关系,把刘备的南逃,包装成了为袁绍经营南方、抵御曹操的战略行动!
袁绍此时志得意满,正忙着消化河北地盘,安抚内部,也觉得刘备这几千人马留在身边是个不大不小的麻烦。见刘备主动提出要去南方牵制曹操和吕布,觉得有利可图(至少无害),又看了吕布那封“情真意切”的邀请信,便顺水推舟,答应了!还假惺惺地赏赐了一些路费粮草,表示支持。
袁绍麾下谋士如郭图等人,虽觉有些蹊跷,但见主公已同意,且觉得刘备几千兵马也掀不起大浪,便未再深谏。
得到袁绍的“准许”,刘备心中狂喜,表面却感恩戴德。他立刻下令全军整顿行装,准备开拔。
临行前,刘备还特意去拜访了驻守附近的袁谭,又是一番“肺腑之言”,表示此行是为袁氏集团开拓南方,他日必当回报云云,稳住了这个监视他的袁家大公子。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秋,刘备以“应吕布之邀,共抗曹操”为名,率领麾下全部兵马(经过补充整顿,约有近万人),以及糜竺、孙乾、简雍等文官,并悄悄带上一直随军的蔡琰等家眷,浩浩荡荡地离开了驻扎一年多的河北之地,踏上了南归徐州之路。
袁绍甚至还派了一小队人马“护送”(实为监视)出境。
站在黄河渡口,回望河北大地,刘备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年多,寄人篱下,看尽白眼,受尽屈辱,如今,终于龙归大海!
“大哥,咱们真的回徐州?那吕布……”渡船上,张飞忍不住问道。
刘备望着南岸,目光深邃:“三弟,徐州,是我们的家,自然要回去。至于吕布……哼,请他夺走的,我们要亲手拿回来!这一次,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关羽抚须冷笑,赵云按剑而立,眼中都闪烁着昂扬的战意。
南归之路,绝非坦途。前有反复无常的吕布,后有虎视眈眈的曹操,但无论如何,总好过在河北仰人鼻息!
刘备集团,这条暂困浅滩的潜龙,终于挣脱束缚,即将重返风云激荡的中原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