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糜竺陈登苦劝进(2/2)
糜竺和陈登对视一眼,心知这是吕布—曹豹一系的施压。陈登冷哼一声:“吕布的手,伸得可真长!刘将军,是顺从吕布之威,坐视徐州沉沦,还是顺应陶公之意,迎接明主,开创功业,就在将军一念之间了!”
压力陡然增大!刘何额头见汗,内心激烈挣扎。一边是吕布的武力威胁,一边是糜、陈代表的“大势”和“大义”。
就在这时,府外传来一阵喧哗。一名小校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将军!将军!不好了!城外……城外刘备军中有异动!”
刘何吓了一跳:“什么异动?他们要攻城?”
“不……不是!”小校喘着气,“是……是他们在卸甲!还在……在埋锅造饭,像是要……要长期驻扎的样子!而且,营中竖起很多木牌,上面写着……写着‘暂歇勿扰’、‘秋毫无犯’……”
“什么?”刘何、糜竺、陈登都愣住了。这刘备,玩的又是哪一出?
糜竺略一思索,抚掌笑道:“妙啊!玄德公此计大妙!按兵不动,以示无犯;埋锅造饭,以示久留之心;竖起木牌,乃是安抚我城中军民!此乃堂堂正正之师,仁者之师也!刘将军,玄德公这是把选择权,完全交到您手上了!是战是和,是友是敌,全凭您一言而决!这份诚意和胸襟,吕布可有?”
陈登也赞叹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玄德公深谙兵法之要,更兼胸怀坦荡!刘将军,若再犹豫,岂不令天下英雄耻笑?令小沛军民寒心?”
刘何走到窗边,望向城外远处那座安静的营寨,仿佛能看到刘备那从容平静的面容。想到吕布的骄横,曹豹的跋扈,再对比刘备从到来至今的谦和、克制与此刻的“无声”压力……他心中的天平,终于彻底倾斜了!
刘何猛地转身,脸上露出了决断之色,对糜竺、陈登重重一拱手:“二位先生!何,一介武夫,蒙陶使君提拔,委以重任,岂能不识时务,不明大义?我意已决!明日便开城,恭迎玄德公入城!”
糜竺、陈登大喜,齐齐还礼:“将军明鉴!此乃徐州之福,小沛军民之幸也!”
刘何又道:“只是,还需烦劳二位先生,即刻修书一封,速报郯城陶使君,禀明此事,请陶公正式下令,则名分更正!”
“正当如此!”糜竺欣然应允。
当夜,糜竺、陈登便在刘何府中,起草奏报,派人快马送往郯城。同时,刘何也开始秘密部署,准备明日迎接刘备事宜,并严密监控军中可能与曹豹有牵连的将领,以防不测。
而城外的刘备大营,中军帐内,刘备正与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围坐,听着哨探回报城内的动静。
“大哥,你这招以静制动,真是高啊!”张飞咧着大嘴,“咱们就在这儿吃吃喝喝,把那刘何晾着,看他急不急!”
关羽抚须微笑:“非是以静制动,乃是示之以诚,迫之以势。糜子仲、陈元龙二位先生,此刻想必已在城中全力周旋。”
赵云点头:“主公仁德为怀,不愿强攻造成伤亡,此策最善。如今主动权已在我手,只看刘何如何抉择了。”
刘备轻轻吹着碗中的热水,目光深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等已尽人事,接下来,就看陶恭祖的威望,和这徐州的人心了。”
事实证明,刘备的“谦逊”和“耐心”,加上糜竺、陈登的“苦劝”,终于打动了刘何。次日清晨,小沛城门缓缓打开,守将刘何率领城中文武官员,出城十里,恭迎刘备大军入城!
刘备终于兵不血刃,拿下了重返徐州的第一块基石——小沛!而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真正的风暴,还在后头。吕布会善罢甘休吗?曹操会坐视不理吗?刘备这艘刚刚启航的小船,能否在徐州的惊涛骇浪中,站稳脚跟?
这一切,都充满了未知。但至少此刻,刘备集团,终于在徐州,有了一个像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