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赵云练兵显才能(2/2)
第四把火:重后勤,关心士卒。
赵云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严格管理后勤,确保士卒吃饱穿暖,兵器锋利,盔甲齐全。他经常深入营房,查看伙食,甚至亲自尝士兵的饭菜。有次发现伙食克扣,他立刻严惩了负责的军需官。他对伤兵尤为关心,设立专门的伤兵营,找来随军郎中,尽力救治。这些举动,让士卒们感到温暖,觉得跟着赵将军,不仅能打胜仗,还能活命,归属感和忠诚度大大提升。
第五把火:亲自示范,身先士卒。
赵云不是那种只动嘴皮的教官。训练场上,他永远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练箭术,他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练枪法,他一杆长枪使得出神入化,亲自指导士兵动作;练骑术,他策马奔驰,示范各种高难度动作。他常对士兵说:“武艺之道,永无止境。我亦需日日习练,尔等更当努力!”主帅如此,底下士兵哪个敢偷懒?
在赵云的严格训练和人格魅力感召下,新兵营面貌日新月异。一群散漫的乌合之众,逐渐被锤炼成了纪律严明、号令统一、士气高昂的精锐之师。军队的战斗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刘备和关羽时常来视察,看到军容整肃、训练有素的场面,都赞叹不已。关羽抚须对刘备说:“子龙真将才也!练兵有方,恩威并施,假以时日,此军必成虎狼之师!”
刘备更是喜在心头,对赵云更加倚重。
然而,赵云的才能并不仅限于练兵。这一日,一名来自徐州南部边境的哨探,带来了一个紧急军情,给了赵云一个展现其军事谋略的机会。
哨探禀报:吕布麾下大将侯成,率领三千人马,以“剿匪”为名,进驻到距离小沛南部张飞防区仅五十里的一个叫“石亭”的要塞,蠢蠢欲动,似有挑衅之意。
张飞闻报,勃然大怒,立刻就要点兵去“教训”侯成。刘备和关羽担心张飞鲁莽中计,正在商议如何应对。
赵云得知后,向刘备献上一计:“主公,侯成此来,名为剿匪,实为试探。翼德兄若率大军前往,恐引发大战,时机未至。云有一计,可不战而屈人之兵,兼可练兵……”
刘备等人听了赵云的计策,眼前都是一亮。
一场由赵云主导的、别开生面的“实战演练”,即将在徐州边境悄然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