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回到东汉当赵云 > 第217章 陈珪父子献稳计

第217章 陈珪父子献稳计(2/2)

目录

刘备点头:“元龙所言极是,名正方能言顺。此事可交由公佑(孙乾)去办。”

陈登继续道:“其二,乃‘根基’之稳。主公现据小沛,虽扼要冲,然非长久之计。当趁曹吕鏖战,无暇他顾之际,迅速向东南、东北方向拓展实际控制区。广陵郡(陈珪曾任太守,影响力大)、东海郡北部、下邳郡部分地区,皆可遣干员抚慰,派兵驻守,连点成片,深根固本。同时,内修政理,劝课农桑,积蓄粮草,收揽流亡。根基深厚,方能经风浪。”

关羽抚须道:“元龙此议甚善。扩地、积粮、练兵,乃根本。”

“其三,”陈登压低声音,“乃‘人心’之稳。徐州士民,苦吕布久矣,亦惧曹操之暴。主公当广布仁德,显仁政于已控之地,同时,密遣细作,散播谣言于吕布治下及曹军之中,言曹操破城后必将屠城掠地,而主公则必保境安民。如此,可收吕布溃兵之心,可沮曹军士卒之气,可固徐州百姓之望。此消彼长,其势自成。”

赵云眼中露出赞赏之色:“攻心为上,元龙兄深谙兵法精髓。”

“然,”陈登话锋一转,“仅有‘稳’不足成事,还需‘进’!所谓‘进’,非指立刻与曹操决战,而是‘待机而进’。”他目光锐利地看向刘备,“主公需密切关注郯城战局。待城破之时,吕布或有残部溃逃,尤其是其麾下张辽、高顺等将,皆万人敌,若能为我所用,则我军实力大增!届时,主公可迅速出兵,以‘接纳义士、安抚百姓’为名,抢占郯城周边要地,收编溃兵,与曹操形成对峙之势。曹操虽强,然其久战疲惫,又需消化新得之地,未必敢立刻与我军开战。此乃‘暗度陈仓’,抢抓战机!”

陈珪此时补充道:“此外,还需‘广结外援’。北可遣使结好袁谭(牵制曹操北线),南可密联袁术(虽非善类,然可令其掣肘曹操),甚至江东孙策,亦可遣使通好,以为奥援,使曹操不敢全力图我。”

这一番“稳中求进”的方略,从正名、固本、攻心、待机、结援五个方面,为刘备勾勒出了一条清晰而稳妥的发展道路,既避免了在实力不济时与曹操硬碰硬,又为将来争夺徐州乃至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可谓老谋深算,思虑周详。

刘备听完,心中豁然开朗,激动得站起身来,对着陈珪父子深深一揖:“汉瑜公、元龙兄一席话,如拨云见日!此乃安徐定霸之良策也!备得公父子,如鱼得水!一切便依此计行事!”

他当即下令:派孙乾携厚礼往许都活动;令关羽、张飞、赵云等将加紧向周边区域拓展,巩固地盘;命简雍等文官全力安抚地方,发展生产;广布细作,展开心理攻势;同时,多派哨探,紧盯郯城动向,准备抢收战果。

陈珪父子见刘备从谏如流,心中大慰,决定留在小沛,辅助刘备。陈珪以其名望坐镇安抚士林,陈登则以其智谋参赞军机。

有了陈珪父子这番“稳计”的指引,刘备集团的方向更加明确,步伐更加稳健。他们像最耐心的猎人,一边巩固着自己的阵地,一边紧紧盯着郯城方向那场即将落幕的生死搏杀,等待着发出致命一击的最佳时机。

风暴眼中心的小沛,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奇特平静。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平静之下,正涌动着决定未来命运的惊涛骇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