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可以不讲武德,也可以不讲道德。(2/2)
柳家倒台她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可她与李玄的婚约尚未解除,李家至今不肯松口。更何况林家虽已式微,但在北境军中仍有不少旧部。
若将她指给衡儿,只怕会寒了那些老臣的心。
萧衡手段残暴,名声差,莫说朝中大臣,便是宗室里也没人敢把女儿往他府里送。
这话要是传到北境去,只怕林家旧部更要心寒。当年先帝执意将林氏两位姑娘留在京城,已是亏欠,如今若再将她们的血脉指给萧衡……
德妃示意皇上看向场中,柳晴晚正走向萧衡,不知说了什么,竟让那位煞神微微颔首。
“这满京城,怕是找不出第二个能让他听进劝的。“
柳家已倒,这姑娘如今无依无靠,若陛下此时赐婚,正显天恩浩荡。至于李家......他们若识趣,自会主动退婚。
若是不识趣,正好借此看看,还有哪些人敢对陛下的决定说三道四。
让衡儿娶了这姑娘,正好安抚那些老将,也绝了旁人利用林家旧情生事的念头。
三年前南境哗变时,萧衡单骑闯入叛军营中,提着逆贼首级全身而退,那时朝中无人敢应战,唯有这个弟弟主动请缨。
林家旧部最重军功,萧衡这些年在边境立下的战功,有目共睹。若他娶了林氏血脉,反倒能安抚军心。
宣帝握着德妃的手道,“罢了,看他们的缘分吧。”
此时萧衡已策马入了围场深处,柳晴晚则留在原地。
柳晴晚一眼就看见了坐在华盖下的宁王妃,她快步上前,扶住正要起身的姨母:“日头毒,姨母仔细些。”
柳晴晚将手搭在姨母的脉搏上,看来那香起了效果,姨母如今身子恢复的不错。
宁王妃让下人去给柳晴晚搬来个绣墩过来,柳晴晚这才注意到,姨母身边的侍女都换了生面孔。个个低眉顺眼,手脚麻利,却始终不发一言。
一问才知道,这是宁王府上新来的哑婢,这些丫头都是宁王特意挑来的,说是性子安静,不吵人。
柳晴晚会意,接过侍女奉上的酸梅汤,转开话题:“姨母近日睡得可好?我新配了安神的香囊,里面加了茉莉与薄荷,最宜夏日用。”
“难为你总惦记着我。”宁王妃笑着抿了口茶。
“前日宫里赏了些鲜荔枝,我让人给你留了一筐,待会儿记得带走。”
两人唠着家产,李玄正跟着李家主占在不远处,柳晴晚看到后心里一阵恶心,李玄也注意到了这边,一阵身影挡在了两人中间。
“听说你前些时日又升迁了?”宁王妃轻轻摇着团扇,“女儿家在外操劳,总要顾惜身子。”
“谨记姨母教诲。”柳晴晚为她续上茶汤,“王爷待您可好?”
宁王妃眼疾恢复后没有告诉府中任何人,宁王待她依旧百依百顺,只是每次宁王过来靠近她时,她总觉得恶心。
“他待我越好,我越觉得可笑。那些嘘寒问暖,如今听来句句虚伪。”
柳晴晚轻轻握住姨母的手:“姨母既已看清,接下来有何打算?”
“不急。”宁王妃从容地摇着团扇,“既然他喜欢演戏,我便陪他演下去。倒是你……在朝中步步为营,千万小心。”
柳晴晚点头,正要答话,忽然察觉到一道视线。她抬眼望去,只见一个哑婢正低头整理果盘,耳后露出一小块淡紫色的痕迹。
“这些哑婢,都是他精挑细选的眼线。”
这次皇家围猎,圣上特意下旨邀了不少京中商贾大户,美其名曰“与民同乐”。
柳晴晚抬眼望去,只见几位身着锦缎的商人正陪着皇子们说笑,其中不乏柳家往来的熟面孔。
如此好的机会,想必她那位二舅舅定不会错过,正回头时便瞧见林远道已经走到了宁王妃的身后。
宁王妃执起团扇,“看来今日这猎场,倒是鱼龙混杂。”
“给王妃娘娘请安。小人是西域来的商人沈远,特来献上些安神的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