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 第45章 紫宸惊变:噬君符锁现寒士,魔佛血篆引轮回

第45章 紫宸惊变:噬君符锁现寒士,魔佛血篆引轮回(2/2)

目录

连新帝也看向他,眼神里带着询问,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一种只在古籍中记载过的邪恶文字,据说用这种文字写下的名录,会被邪力诅咒。”翰林学士接着解释道,他努力回忆着《邪术考》中的内容,想要将信息准确地传达出来,“名录上的人要么沦为傀儡,失去自主意识,任由他人操控;要么会遭遇横祸,轻则重病缠身,重则家破人亡,下场极为凄惨!”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阵寒意,仿佛那诅咒已经笼罩在自己身上。

寒士们更是脸色苍白,眼神里满是恐惧,纷纷低头看向自己的名字可能出现的位置,担心自己会被诅咒牵连。

新帝快步走到策论房下,脚步比之前快了几分,显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抬头看着锦缎上的魔佛血篆,眉头皱得更紧了,那眉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眼神里满是凝重与愤怒。

策论房是本次科举批阅试卷的地方,是选拔人才的关键场所,本该是神圣而严肃的,如今却出现了这样诡异的东西,让他心中充满了怒火。

房檐下的锦缎是三日前挂上去的,当时还好好的,色泽鲜亮,纹路清晰,没有任何异样,怎么会突然出现魔佛血篆?这三天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来人,将锦缎取下来!”新帝下令道,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没有丝毫犹豫。

他知道,必须尽快将这些锦缎取下来,防止邪力进一步扩散,影响更多的人。

周围的内侍和禁军听到命令,纷纷行动起来,眼神里满是警惕,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朝臣们也纷纷退到一旁,为他们腾出空间,同时目光紧紧盯着锦缎,想要看看取下后会有什么变化,心中充满了忐忑。

8.内侍小心取锦缎,朝臣围观辨文字

两名内侍连忙搬来梯子,他们的动作迅速却稳健,生怕梯子不稳会发生意外,脸上满是谨慎。

梯子是用上好的楠木制成,质地坚硬,表面打磨得十分光滑,没有任何毛刺,能够承受成年人的重量。

他们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双脚踩在梯级上,每一步都走得格外缓慢,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着平衡,生怕一个不慎便会摔下来,或者触碰到锦缎。

他们的眼神紧盯着锦缎,带着一丝恐惧,却依旧强装镇定,努力完成任务。

他们不敢用手直接触碰锦缎,生怕被邪力沾染,那邪力太过诡异,谁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后果。

只能用特制的木钩,那木钩是用桃木制成,桃木在民间有驱邪避灾的说法,他们希望能借助桃木的力量,抵挡一部分邪力。

木钩的尖端被打磨得十分光滑,不会损坏锦缎的质地。

他们将木钩轻轻钩住锦缎的边角,然后缓慢地向上抬起,将三十匹锦缎一一钩下,动作轻柔而缓慢,像是在对待易碎的珍宝。

锦缎被取下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其铺在殿外的空地上,动作依旧轻柔,生怕锦缎上的邪力会扩散。

每一匹锦缎都被平铺开来,没有丝毫褶皱,淡紫色的丝绸在地面上展开,像是一片紫色的海洋,而上面的魔佛血篆则像是海洋中的暗礁,格外显眼。

三十匹锦缎铺展开来,足足占了半块空地,场面十分壮观,却也透着几分诡异,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阵压抑。

朝臣们围了过去,形成一个圆圈,将锦缎包围在中间,他们的动作谨慎,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生怕被邪力波及。

有的蹲下身,膝盖弯曲,身体前倾,双手撑在膝盖上,仔细观察着锦缎上的文字;有的俯身细看,腰弯得极低,几乎要贴到锦缎上,眼神里满是专注;还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那是用琉璃制成的,能够将文字放大,以便更清晰地辨认。

仔细辨认着上面的文字,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心中充满了忐忑,不知道这些文字会带来什么可怕的消息。

9.血篆现忠贤之名,朝臣震惊生慌乱

魔佛血篆的字体扭曲,像是一条条小蛇在锦缎上爬行,笔画虬结交错,没有固定的形态,想要辨认清楚并不容易。

几位熟悉古文的翰林学士凑在一起,他们都是饱学之士,对各种古文字颇有研究,此刻正围在锦缎旁,逐字逐句地解读着。

他们时不时地低声交流着,手指在锦缎上轻轻指点,讨论着每个字的结构和含义,脸上满是专注与凝重。

周围的朝臣们也安静下来,目光紧紧盯着他们,等待着解读的结果,心中充满了期待与忐忑。

当看到第二十七项通判吏位对应的名字时,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那口气吸得又深又急,让周围的空气都仿佛停滞了。

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微微张开,却发不出任何声音,显然被这个名字惊得不知所措。

那位负责解读的翰林学士手指着那个名字,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声音都变调了:“这……这个名字……是五百年前凌夷之祸里被千车裂的权阉头目——魏忠贤!”

他的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在朝臣们耳边炸响,让所有人都陷入了震惊之中。

魏忠贤这三个字,像是一道魔咒,瞬间击垮了朝臣们的心理防线。

“魏忠贤?那个祸国殃民的权阉?他不是早就死了吗?”一位老臣颤巍巍地说道,他曾在史料中读到过魏忠贤的恶行,深知其可怕,此刻听到这个名字,心中充满了恐惧。

“五百年了,怎么还会有人用他的名字?”一位年轻的官员疑惑地说道,他对魏忠贤的了解大多来自书本,却也知道他的臭名昭着,不明白为什么五百年后还会出现这个名字。

“难道是有人故意恶作剧?”有人猜测道,希望这只是一场闹剧,而不是真的有什么阴谋,眼神里满是期待。

议论声再次响起,却比之前更显慌乱,声音也更大,整个殿外都被恐惧和不安的情绪笼罩。

一位熟悉史料的老翰林颤巍巍地走上前,他的动作缓慢而僵硬,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显然内心充满了恐惧。

他戴着老花镜,镜片厚厚的,几乎遮住了他半张脸,他仔细看了看那个名字周围的魔佛血篆,眼神专注而凝重,然后又看了看锦缎的质地,手指轻轻抚摸着锦缎的表面,感受着上面的纹路。

突然,他脸色煞白,像是看到了什么极其可怕的东西,身体微微摇晃,差点摔倒在地。

10.老翰林揭宿称谱,五百年祸忆往昔

“不……不是恶作剧。”老翰林艰难地说道,声音带着极大的恐惧,身体还在微微颤抖,“你们看这血篆的颜色,还有这锦缎的纹路——这是宿称碑谱真录啊!”

他的手指着锦缎上的血篆和纹路,想要让大家看得更清楚,眼神里满是绝望,仿佛这个发现让他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周围的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仔细观察着血篆的颜色和锦缎的纹路,却依旧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纷纷露出疑惑的神色,等待着他的进一步解释。

连新帝也皱着眉头,眼神里满是困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宿称碑谱真录?”新帝看向老翰林,眼中满是疑惑,他从未听过这个名字,不知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对当前的局面又会有什么影响。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希望老翰林能尽快解释清楚,以便他做出应对之策。

周围的朝臣们也纷纷看向老翰林,眼神里满是期待,希望能从他口中得到答案,缓解心中的恐惧与不安。

整个殿外都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老翰林身上,等待着他的解释。

“回陛下,”老翰林躬身行礼,动作缓慢而恭敬,却难掩声音中的恐惧,“宿称碑谱真录是记录亡魂轮回转世的秘册,据说用魔佛血篆写下的名字,若与秘册上的名字重合,就意味着亡魂已经转世。”

他顿了顿,努力平复着情绪,继续说道:“并且带着前世的记忆和怨念,想要继续完成前世未竟的阴谋。魏忠贤……他是鬼化轮回劫历现世了!”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在场的人都感到一阵绝望,原本就紧张的氛围变得更加压抑,连空气都仿佛凝固了。

五百年前的凌夷之祸,是大启历史上最黑暗的一段时期,那段历史被记载在各种史料中,提醒着后人不要重蹈覆辙。

权阉魏忠贤凭借熹宗皇帝的宠信,把持朝政,在朝中安插亲信,打压异己,将朝堂变成了他的一言堂。

他残害忠良,将敢于弹劾他的官员要么下狱处死,在狱中受尽折磨;要么流放边疆,在偏远之地受苦受难。

他贪污受贿,搜刮的民脂民膏堆积如山,甚至连军饷都敢克扣,导致边境军队战斗力锐减,无力抵御外敌入侵。

11.忠贤恶行载史册,朝臣忆祸面色灰

更可恨的是,他还私通外敌,与敌人暗中勾结,泄露朝廷的军事机密,企图颠覆大启江山,将百姓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恶行传遍了天下,百姓们对他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只能在私下里咒骂他。

最终,忍无可忍的崇祯先帝下令将他千车裂——那是当时最残酷的刑罚之一,将人的四肢和头颅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然后驱赶马车,将人撕裂,场面血腥残忍。

魏忠贤的党羽也被尽数铲除,或被处死,或被流放,按说他早已魂飞魄散,不会再对大启造成任何威胁。

可谁也没有想到,五百年后,他竟会通过鬼化轮回再次现世,还想要通过科举混入朝堂,继续他的恶行。

这个消息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朝臣们看着锦缎上魏忠贤的名字,面如死灰,眼神里满是绝望,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启再次陷入混乱的景象。

有人忍不住后退了一步,身体微微晃动,仿佛看到了五百年前那血腥的场景——街道上百姓的哭嚎,声音凄厉而绝望,让人听了心碎;刑场上魏忠贤的狞笑,带着残忍与疯狂,让人不寒而栗;还有被残害的忠良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触目惊心。

一位年轻的官员扶着旁边的柱子,他的身体微微颤抖,脸色苍白如纸,没有丝毫血色。

他是本次科举的榜眼,才华横溢,原本还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能在朝堂上大展拳脚,为大启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刻却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喃喃自语:“难道这就是天意吗?五百年前的灾祸还不够,现在还要再来一次?”

他的声音微弱,却清晰地传入周围人的耳中,让大家心中的绝望更深了几分,“我们终究无法摆脱历史的轮回……”

他的话让气氛变得更加沉重,连风吹过的声音都带着一丝悲凉,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灾难哀悼。

殿外的阳光渐渐被乌云遮住,天空变得阴沉起来,原本明亮的光线变得昏暗,像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灾难。

空气中的温度也仿佛降低了几分,带着一丝寒意,让在场的人都下意识地裹紧了衣服。

整个殿外都被绝望和恐惧的情绪笼罩,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和偶尔的叹息声。

12.新帝斥轮回破绝望,三道旨意安朝堂

新帝看着锦缎上的名字,手指紧紧攥住,指甲几乎要嵌进掌心,掌心传来的刺痛感让他更加清醒,没有被眼前的绝望冲昏头脑。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心中的怒火,那怒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几乎要将他吞噬,却被他强行压制住。

沉声道:“轮回?天意?朕从不信这些!”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像是黑暗中的一缕光芒,让在场的人都微微一震,下意识地看向他,眼神里带着一丝希望。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帝王的威严,震得在场的人都抬起头看向他,原本低垂的头颅纷纷抬起,眼神里满是震惊与期待:“魏忠贤就算真的轮回现世,朕也会让他再次身败名裂,让他的阴谋彻底破产!”

这句话掷地有声,充满了自信与魄力,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新帝的决心,心中的绝望渐渐消散,多了几分勇气。

“传朕旨意——”新帝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眼神锐利而坚定,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的威严,“第一,立刻封锁全城,严查所有与本次科举相关的人员,尤其是第二十七项通判吏位的候选人,一定要找出魏忠贤的踪迹;”

他的声音清晰而响亮,每一个字都传到了在场人的耳中,“第二,命钦天监即刻查阅古籍,寻找破解噬君符锁和魔佛血篆的方法,无论花费多少人力物力,都要尽快找到对策;”

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和祭祀,同时也收藏了大量的古籍,里面或许会有破解之法,这是当前最可行的办法之一。

朝臣们纷纷点头,认为这道旨意十分必要,只有找到破解之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三,加强皇宫和各衙门的守卫,增加巡逻的频次和人数,防止暗骑都尉突袭,确保皇宫和各衙门的安全!”

“臣等遵旨!”朝臣们齐声应道,声音洪亮而整齐,充满了斗志,原本的恐惧和绝望渐渐被斗志取代。

他们知道,此刻不是退缩的时候,只有团结在新帝身边,齐心协力,才能对抗这即将到来的危机,保卫大启的江山社稷和百姓的安危。

新帝看着朝臣们坚定的神色,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只要君臣同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殿外的氛围渐渐变得坚定而昂扬,原本的阴霾仿佛被这股斗志驱散了不少,天空中的乌云也似乎有了一丝散去的迹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