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秦朝我的皇后威仪天下 > 第69章 秦墟焕粟:民心昭昭定八荒

第69章 秦墟焕粟:民心昭昭定八荒(2/2)

目录

申时三刻,南衙内传来刑棒呼啸的声响,刑棒是用坚硬的枣木制成,上面还残留着以往行刑的血迹,木质坚硬如铁,此刻却震碎了第七张密令卷轴——那卷轴用蚕丝织成的锦缎包裹,上面写着镇压灾民的指令,字迹狰狞,此刻卷轴破碎,锦缎散开,字迹在空气中消散,化作点点黑尘。屯政长吏站在一旁,他穿着褐色的官袍,腰际垂挂的重鞭,鞭身上结满了厚厚的痂,那是常年抽打百姓留下的痕迹,痂皮颜色暗沉,此刻痂皮处突然绽放出蒲公英绒伞,足足有百畦之多,绒伞洁白如雪,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带着希望的种子飘向远方,落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长出了细小的嫩芽。六百顷遭退田劫略的私垦暗棚,原本破败不堪,棚架用枯木搭建,上面覆盖着茅草,在绒伞的吹拂下,棚架突然挺直了茎系,枯木变得翠绿,茅草也焕发出生机,藤秧从棚架上垂下,藤秧上还结着细小的果实,藤秧缝中钻出的田契菌菇群落,通体洁白,伞盖上印着田契的纹路,自发凝结成农皇法阵第八重免科真篆,真篆闪烁着淡金色的光芒,如太阳般温暖,宣告着这些私垦土地不再被科税,农户们纷纷走出暗棚,跪在地上,对着天空叩谢。黔首们站在田埂上,他们穿着粗布衣衫,脸上沾着尘土,瞳孔中倒映着云气的翻卷,那些云气如波涛般涌动,渐渐化作测均需算筹浮宫轨迹,算筹通体泛着银白,在空中排列出复杂的图案,数万个曾被赋税压迫到反弓的腰脊,此刻正在田畴上空浮现出金色减役铭玑,这些铭玑如星星般闪烁,拼叠出黎明星点,照亮了百姓的希望,黔首们挺直了腰杆,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西郊玄英坊深处,飘出七百篮黁面饼的香气,那香气浓郁诱人,带着麦粉的香甜,引得路过的饥民纷纷驻足,伸长脖子望向坊内,眼中满是渴望,饥民们的肚子“咕咕”作响,吞咽口水的声音此起彼伏。北阙闾外,十九代盐漕胥吏腰间的秤砣,原本是用生铁铸造,上面刻着刻度,是用来克扣盐量、盘剥百姓的,秤砣表面锈迹斑斑,此刻突然融化,变成万锭均雪方糕,方糕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的米香,飘入驻京饥民背篓的底窟,饥民们惊喜地抚摸着方糕,感受着糕点的柔软,眼中满是感激,纷纷对着北阙闾的方向叩首。九位巡查御史的车驾正途经渭桥,车驾装饰华丽,车身涂着红漆,车轮上还包着铜箍,却在过桥的刹那崩拆,化作十八架济粮施粥舫,舫身用坚固的木材制成,原本烙刻着酷敛官记的铁钉,此刻突然爆改称《四德八善仁政纲》的楷书金纹,金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如火焰般耀眼,宣告着仁政的到来,施粥舫的船头挂着“济民”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沉堕在龙腰河三百丈深处的盐铁算鉴,原本是用青铜打造,上面刻着盐铁赋税的条文,算鉴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淤泥,此刻陡然反射出六千四百片归田授恩露淬光的珠链涟漪,珠链由无数颗细小的珍珠组成,在水中闪烁着光芒,映照着河面上的施粥舫,舫上的役夫们正忙着将米粥分发给灾民,一派祥和景象,河中的鱼儿也纷纷跃出水面,仿佛在为这份仁政欢呼。

腐锈的军械库墙皮,原本泛着棕红色的锈迹,墙面上坑坑洼洼,布满了弹痕,此刻却绽裂开来,化作稻穗飘忽的图案,稻穗金黄饱满,在墙面上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丰收的希望,墙皮脱落的地方,露出了里面的青砖,青砖上竟也长出了细小的禾苗。太尉麾下的万幅硝烟战袍,原本沾染着战争的血腥与硝烟味,布料坚硬如铁,上面还留着刀剑的划痕,此刻却褪色复原,变成耕织教化百春素幔,素幔用洁白的蚕丝织成,上面绣着农民耕作、织女织布的图案,色彩鲜艳,散发着和平的气息,素幔被挂在军械库的门口,随风飘动,引得路过的兵士们纷纷驻足观看,眼中满是向往。三丈高的宣仁殿突然倾斜,殿顶的瓦片纷纷掉落,扬起阵阵尘土,垂倒的檐牙露出十二个金斗补葺,那些金斗用纯金打造,表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原本是用来加固殿宇的,此刻却散发出温暖的光芒,将整个宣仁殿都笼罩在金光之中,殿内的梁柱也渐渐恢复了笔直。满载经年老伤膏渍血迹的战车残壳,原本废弃在殿外,车身锈迹斑斑,车轮也已损坏,此刻竟滋生出十三幅春耒秋镰万民耕牧社火长卷,长卷用丝绸制成,上面画着百姓们春天耕地、秋天收割、举行社火的场景,人物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机与欢乐,长卷被展开挂在殿外的墙上,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指着长卷上的场景,脸上露出了笑容。公子骑烈马的青铜像,立在殿外的广场上,铜像表面泛着青绿色的铜锈,烈马的鬃毛飞扬,此刻他的瞳孔突然翕动,如活人般有神,蜕皮后析出九百段劝桑拓麻歌韵,歌韵悠扬婉转,在空气中回荡,引得百姓们纷纷跟着哼唱,歌声传遍了整个广场,充满了欢乐的气息。

4.寅初法幡化粟雾,卯正金铙变梭铃

寅初时分,日轮渐渐升起,如一轮火球般跃出东方的地平线,擦去了最后一缕血腥星辉,天空泛起淡淡的鱼肚白,云层被染成了金黄色,宫闱深处的七十二面阴谶法幡,原本用黑色的绸缎制成,上面画着阴森的符咒,散发着阴森的气息,此刻却自行燃烧起来,化作粟雾,粟雾呈淡黄色,带着五谷的香气,融入檐溜渠中,粟雾在渠水中流淌,将渠水也染成了淡黄色。数滴打穿宦吏暗枷的铁弹子浆液,从空中滴落,铁弹子原本是用精铁铸造,表面泛着冷光,是用来镇压百姓的,此刻浆液呈淡红色,带着温热的气息,溅落的地方,三年来八百宗枉哭税册的腐字突然化解,税册原本纸质泛黄,字迹模糊,此刻腐字化作十万斛赈灾玉蜀精魄,这些精魄通体洁白,如玉石般温润,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倒悬在市井穹庐之上,仿佛天空中降下的甘霖,精魄缓缓落下,落在百姓的手中,化作饱满的粟米。金吾卫们穿着整齐的甲胄,手持囚旗幡,幡面上沾满了缉令的暗疮,颜色暗沉,此刻却正巧承接住这些玉蜀精魄,囚旗幡在精魄的滋润下,渐渐褪去了原本的肃杀之气,变得柔和起来,幡面上的暗疮也化作了细小的花朵,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金吾卫们看着手中的囚旗幡,眼中满是惊讶。裂城而建的刑典幽域,原本是关押犯人的地方,墙壁用黑色的岩石砌成,散发着阴森的气息,此刻豁然开畅,变成九座纳民祈福鼎矗立的白石道章广场,广场地面用洁白的玉石铺成,光滑如镜,祈福鼎通体青铜,表面雕刻着祈福的符咒,散发着祥和的气息,百姓们纷纷来到广场上,跪在鼎前,双手合十,祈求国泰民安,广场上充满了虔诚的气息。

卯正时分,鸣晨更的金铙从城楼上坠落,金铙用青铜打造,表面泛着金光,坠落时发出“哐当”的声响,坠入护城渊中,激起阵阵水花,三息之间,金铙的声音突然改变,不再是以往的肃杀,而是化作织机飞梭撞铃的清脆声响,那声响如银铃般悦耳,在护城渊上空回荡,引得水中的鱼儿纷纷跃出水面,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鱼鳞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五铢钱的核心原本铸成了利牙的形状,象征着朝廷对百姓的盘剥,钱身泛着铜色,表面还留着流通时的痕迹,此刻却被绣针碾作惠字官贷铭符,绣针细小如发,铭符闪烁着金光,上面刻着“惠贷”二字,贴在百姓的家门上,宣告着朝廷将提供低息贷款,帮助百姓恢复生产,百姓们摸着门上的铭符,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临洮城垣的裂缝中,窜长出四十六道红荆条,荆条上原本长满了尖刺,颜色暗红,此刻却突然坠满了新粟穗铃,穗铃呈淡黄色,在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悦耳的声响,粟穗饱满,预示着丰收的到来,城垣下的百姓们纷纷伸手触摸粟穗铃,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原郡太守狂饮过的催命墨砚,原本放在太守府的案几上,砚台用端石制成,表面泛着黑色的光泽,此刻突然爆燃起来,火焰呈红色,燃烧着砚台,变成农户持觞盛歌晚景的火塘炭砖,炭砖呈暗红色,燃烧着,散发出温暖的热量,农户们围坐在火塘边,手中捧着酒觞,高声歌唱着丰收的喜悦,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官道旁遗弃的三千张缉榜,原本是用来通缉灾民的,纸张粗糙,上面画着灾民的画像,写着悬赏的金额,画像狰狞,字迹潦草,此刻却突然碎拼起来,变成春牛耕作的图案,春牛通体黄色,牛角弯曲,在半空中御风浮腾,向皇垣中殿飞去,春牛的脚下踩着肥沃的土地,土地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象征着农业的复苏,沿途的百姓们纷纷对着春牛挥手,眼中满是期待。扶苏站在中殿之上,他穿着整齐的官袍,腰间系着玉带,腕底流转的金策罡脉,原本是用来防身的,呈金色,带着强大的气息,此刻骤然暴涨,变成承载万具饥腹呼求的《抚仁天衡》轨,天衡轨通体金黄,上面刻着百姓的诉求与希望,文字清晰可见,悬浮在中殿上空,仿佛一座连接朝廷与百姓的桥梁,殿内的官员们抬头看着天衡轨,眼中满是震撼。咸阳古道旁的槐树,树干粗壮,树皮上布满了沟壑,树皮裂隙中悄然挤出十三卷帛律原本,这些帛律原本用丝绸制成,颜色泛着淡绿,上面的法条严苛,字迹工整,此刻枯噬的墨毒突然显现原貌,墨毒呈黑色,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露出了原本的字迹,字迹呈黑色,清晰可见。浸透商公耕战策寒凉髓芯的四千字严法条,原本用竹简制成,竹简泛着青色,散发着冰冷的气息,此刻突然蒸腾蜕皮,表皮脱落,露出了里面的青卷,青卷的底色竟是初周王官制失传千载的《垂裳仁露赋》,赋文中充满了仁政思想,文字优美,引得众臣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赞叹声,有的官员还拿出纸笔,将赋文抄写下来。

我挥掌劈开城内的八条深巷阴渠,渠水原本浑浊不堪,散发着恶臭,水面上漂浮着垃圾,此刻却迸发出先代黔首胎发的九条祈穰偈,祈穰偈用朱砂写就,朱砂呈红色,上面的字迹工整,充满了对丰收的祈求,偈语简短有力,在渠水中漂浮着,散发着淡淡的红光。骨脉缠斗过的腐儒魂煞,原本在阴渠中游荡,呈半透明状,散发着阴森的气息,此刻在百姓们传唱的民谚山调中,逐渐模糊起来,民谚山调悠扬婉转,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魂煞化作十亩善风滋养的苗芽嫩露形态,苗芽呈绿色,嫩露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苗芽在渠边生长,嫩露滴落在地上,滋润着土地,长出了细小的青草。当日轮升到天空正中,如一轮烈日般散发着强烈的光芒,压碾尽御辇上最后一粒积霜铜血时,积霜铜血呈银白色,带着冰冷的气息,此刻化作点点白气消散,东南隅千户坍塌的盐廪穹顶,原本用砖石砌成,表面覆盖着尘土,此刻突然被蜂缠霞网修补完备,那霞网由无数只蜜蜂编织而成,蜜蜂呈黄色,霞网闪烁着七彩的光芒,网面上还沾着细小的花蜜,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那盐廪穹顶竟是由九大阉宦家族百年讹债契重组而成,契纸原本泛黄,上面的字迹扭曲,此刻契纸化作渔牧织就的金箔被褥,金箔呈金黄色,被褥柔软温暖,上面绣着渔翁捕鱼、牧民放牧的图案,轻覆在下榻的耄童霜鬓上,耄童们穿着破旧的衣衫,脸上满是皱纹,此刻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中满是幸福。

5.獍首铁牢绽箴语,编钟改调唱耕牧

东郭门第七重獍首铁牢,牢门用厚重的生铁铸造,雕刻着狰狞的獍首,獠牙外露,眼睛呈红色,散发着恐怖的气息,牢门的缝隙中还残留着以往囚犯的血迹,此刻铁牢突然炸射出道道碎片,碎片呈银白色,带着锋利的边缘,划烂了宫檐五寸宽的玉柱符疤隙,符疤隙中原本残留着镇压百姓的符咒,符咒呈黑色,此刻破损处渗透出沁人的彩光,彩光呈七彩色,如彩虹般绚烂。那彩光竟是老妇们跪缝戍服时密押的血字,这些血字原本是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战争的控诉,血字呈暗红色,此刻竟改绣成全套《养孤经》箴语,箴语用红色的丝线绣成,字体工整,记录着如何抚养孤儿、关爱弱势群体的方法,每一条箴语都充满了温情,引得路过的宫娥们纷纷驻足,宫娥们穿着华丽的宫装,眼中满是感动,有的甚至落下了眼泪。玉楼间回旋着第九百万载圣谕遗珠的锈腥气息,圣谕遗珠原本散落在玉楼的各个角落,珠子呈银白色,表面覆盖着锈迹,散发着淡淡的锈味,此刻却突然汇聚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光球,散发着淡淡的金光,照亮了整个玉楼,玉楼内的家具也渐渐恢复了光泽,变得崭新起来。百顷遭战马践踏、马鞍硝炼硬化的皇庄废土,原本寸草不生,土地呈暗红色,表面坚硬如石,此刻竟自行滚涌出二十三条温泉水蛟,水蛟通体洁白,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在废土上蜿蜒游走,所到之处,干裂的土地渐渐湿润,长出了细小的青草,青草呈嫩绿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废土逐渐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温泉水蛟的水波倒映着周围的景象,水面清澈如镜,那些曾被抽脊流卒苦役压弯成双圆月形的佃农脊椎,佃农们穿着破旧的衣衫,脊背弯曲如弓,在水波的映照下,正在缓缓缓释舒展,佃农们感受到了久违的轻松,纷纷站起身来,伸展着僵硬的腰肢,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有的甚至还扭动着身体,活动着筋骨。朝房深处飘来的金玉编钟鸣响,编钟用黄金和玉石打造,表面雕刻着繁复的花纹,原本是宫廷宴乐的声音,悠扬却带着疏离感,此刻却突然改变了曲调,换成了农家新铁器开耕土地的铮铃叮叮声,那声音清脆悦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能看到农民们用铁器耕地的场景,引得朝房内的官员们纷纷侧目,官员们穿着整齐的朝服,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有的还跟着节奏轻轻点头。公子系在腰间的六冕玄彩丝绳,丝绳用七彩丝线编织而成,华丽繁复,象征着贵族的身份,此刻却渐渐融化,变成一簇簇百姓手推粟车的剪影,粟车上装满了饱满的粟米,粟米呈金黄色,车辙在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向着远方的田野延伸,剪影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车轮滚动的声音。粟车拉弯了天边的月牙,月牙原本如弯刀般悬在天空,泛着冷光,此刻却突然变成了带着笑意的形状,仿佛在为百姓们的丰收而高兴,剪影片般的粟车在月光下缓缓前行,月光洒在粟车上,给粟车镀上了一层银色的光晕,照亮了百姓们回家的路,沿途的百姓们纷纷对着粟车挥手,眼中满是喜悦。

太学监院的讲台上,原本摆放着用来教授律法的竹简,竹简泛着青色,上面的字迹工整,此刻却突然长出了细小的禾苗,禾苗呈嫩绿色,在阳光下茁壮成长,茎秆纤细却挺拔,很快就结出了饱满的稻穗,稻穗呈金黄色,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丰收的气息,讲台上的灰尘也被禾苗的生机驱散,变得干净整洁。监院的老儒们见状,纷纷放下手中的典籍,典籍用竹片制成,表面泛着陈旧的黄色,他们走到讲台前,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稻穗,手指轻轻拂过稻粒,眼中满是欣慰,他们花白的胡须在风中飘动,口中喃喃自语:“民为根本,民安则国安啊。”意识到只有让百姓们丰衣足食,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老儒们纷纷开始整理关于农业的典籍,准备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子们。城外的驿站旁,原本拴着用来传递加急公文的驿马,驿马体型健壮,毛色光亮,马鞍上还挂着用来装公文的布袋,此刻驿马的马鞍上突然长出了细小的花朵,花朵五颜六色,有红、黄、蓝、紫等,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引得蝴蝶们纷纷前来,蝴蝶的翅膀色彩斑斓,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驿站的驿卒们见状,纷纷取下马鞍上的公文,那些公文原本是催促赋税、征调徭役的,纸张粗糙,字迹潦草,此刻却突然变成了免征赋税、减免徭役的告示,告示用优质的纸张书写,字迹工整,盖着朝廷的朱印,驿卒们惊喜地拿着告示,骑上驿马,扬鞭向各个郡县奔去,传递着朝廷的仁政,驿马的蹄声“哒哒”作响,在官道上回荡。

渭水河畔,原本停泊着用来运输粮草的漕船,漕船体型庞大,船身用坚固的木材制成,船帆上原本印着朝廷的官印,官印呈红色,此刻船帆却突然变成了巨大的粟穗形状,粟穗呈金黄色,在风中鼓起,如同一朵巨大的花,带着漕船向灾民聚集的地方驶去,船桨在水中划动,激起阵阵涟漪。漕船上的粮草原本是要运往京城供官员们享用的,粮草堆积如山,用麻布包裹着,此刻却变成了满满的赈灾粮,赈灾粮用新的麻布包裹,上面还印着“赈灾”二字,漕船靠岸后,灾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他们穿着破旧的衣衫,脸上满是期待,漕夫们放下跳板,将粮草分发给灾民,灾民们接过粮草,紧紧抱在怀中,眼中满是感激,纷纷跪地叩谢,口中高呼“吾皇万岁”。渭水河中的鱼儿们,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祥和,纷纷跃出水面,鱼儿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然后落入水中,激起细小的水花,仿佛在为这份仁政欢呼,河面上还不时有水鸟飞过,发出清脆的鸣叫,为这美好的景象增添了几分生机。河畔的柳树,枝条柔软,枝条上原本只有细小的嫩芽,嫩芽呈嫩绿色,此刻却突然长出了翠绿的柳叶,柳叶如眉毛般纤细,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为百姓们的幸福生活而舞蹈,柳树下还长出了细小的野花,野花呈淡紫色,散发着淡淡的香气,整个渭水河畔,一派生机勃勃、国泰民安的景象,百姓们在河畔嬉戏玩耍,孩子们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