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34章 不例外

第34章 不例外(1/2)

目录

第一批五百名学员同样在高压下学习,每天除了课业还有体能训练,即使乔建春腿脚不便也不例外。

这种军事化管理的生活,他逐渐适应,甚至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林朝羽来视察时,一眼认出了正在背单词的乔建春。

“乔建春,我记得你。

学习压力如何?”林朝羽问道。

“林先生,您……您记得我?”乔建春激动得语无伦次。

“当然,你是乔建春,现在也在这里学习了?”林朝羽微笑回应。

“是!”乔建春突然跪下,“林先生,谢谢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快起来。

”林朝羽扶起他。

林朝羽轻轻一笑,语气温和地说道:“这一切都是你自己争取来的,若不是你拼尽全力,又怎能扭转自己的命运?”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将乔建春扶起:“不必跪我,这世上没人值得你下跪,我也一样!”

乔建春站直了身子。

林朝羽忽然兴致勃勃,用英语和乔建春交谈了几句。

尽管乔建春的发音略显生涩,但两人依然能够顺畅沟通。

不仅如此,林朝羽还看出他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或许,乔建春也清楚地意识到,这是改变人生的绝佳机会。

他不再是街头的小混混,也不再是普通的赤脚医生,而是有机会踏入高等学府,学习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这在一年前,是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样的人,林朝羽十分欣赏。

这五百多名学生,林朝羽逐一见面交谈,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志向。

对于这批年轻人,他需要给予鼓励,并明确告诉他们:毕业后回到香江,必定能获得丰厚的待遇,家人也会因此受益。

激励的话要说,斗志要激发,未来的蓝图也要描绘。

每个人都显得无比振奋。

不过,林朝羽心里清楚,这五百多人中,真正能学有所成的恐怕寥寥无几,能有二十个出类拔萃的,他就该暗自庆幸了。

离开培训院后,林朝羽毫不犹豫地增加了他们的课业负担。

眼下,他对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手下能用的精英自然是越多越好。

……

“莫妮卡小姐,这些就是我目前需要的东西。

”林朝羽将一份清单递到莫妮卡面前。

莫妮卡接过文件,仔细阅读起来。

这次,她专程来到香江与林朝羽会面。

上次的合作十分顺利,莫妮卡深知林朝羽财力雄厚,一听说有新生意,她毫不犹豫地远赴香江,希望进一步加深合作。

这次,林朝羽的采购金额高达一亿港币。

港币与英镑挂钩,可自由兑换,若交易顺利,她将获得巨额利润。

林朝羽对金钱并不吝啬,偶尔甚至愿意当个“冤大头”,但前提是——货物的品质必须过硬。

这也是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石。

“没问题!”

莫妮卡合上文件,笑着看向林朝羽:“林先生,我可以为您提供最先进的生产线。

不过,我手里还有些别的东西,不知您是否感兴趣?”

莫妮卡随手取出一叠资料递给林朝羽:请您过目!

林朝羽微微蹙眉,翻开文件后陷入思索:摩托车生产线?

没错!莫妮卡眼中闪过笑意,这是二战时期奔驰的整套摩托车生产线,不止一条。

林先生可有兴趣?

十五年前的战时技术,恐怕早已淘汰。

林朝羽合上文件,嘴角浮现讥诮,设备老化暂且不论,发动机技术也落后了两代。

话虽如此,他心中已在盘算。

德国制造的品质毋庸置疑,若能引进生产线,不仅能制造摩托车,未来更可能涉足汽车领域。

林朝羽的思绪飞速运转:眼下香港市民虽负担不起汽车,但摩托车市场潜力巨大——前提是能把生产成本压下来。

至于销路?以这种落后技术想打入欧美市场纯属妄想,顶多在东南亚和本地销售。

而压低售价的关键在于控制成本,尤其要解决钢铁等原材料供应问题。

或许该与内地洽谈合作?不过这个年代的内地钢铁产业远不如后世完善......

要生产摩托车,牵涉的远不止组装车间,而是整个重工业体系。

林朝羽权衡着是否要在香港布局重工业——缺乏完整产业链,许多设想终究是空中楼阁。

价格方面还可以协商。

莫妮卡敏锐地捕捉到他的迟疑,适时补充道,您说呢?

“莫妮卡小姐,别以为我这么好骗!”林朝羽慢条斯理地说道,“这条摩托车生产线用的是十五年前的落后技术,在欧洲根本卖不动。

但在香江和东南亚,如果成本不降下来,我也绝不会买!”

莫妮卡盯着林朝羽,心里暗暗嘀咕,这家伙果然精明,一点都糊弄不了。

“不过,我也不是完全不能考虑。

”林朝羽继续道,“你先运一辆摩托车过来给我看看。

另外,我还要一批炼钢、炼铁设备,再加上发电设备。

如果莫妮卡小姐能一起弄来,我就可以考虑购买。”

莫妮卡忍不住低声咒骂了一句。

她沉思片刻,开口道:“林先生,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当然,正因为如此,我才需要莫妮卡小姐的帮助,不是吗?”林朝羽微笑着说道,“能做到,我就买;做不到,那就只能遗憾了。”

莫妮卡深吸一口气,迅速在心中盘算起来。

钢铁厂、大型设备、机床……这哪是简单的摩托车生产线?这是整套重工业体系,远比制药工厂复杂得多。

重工业是所有工业发展的根基。

后来国内能成为制造业大国,正是因为有前三十年打下的重工业基础。

林朝羽很清楚这个道理。

不过,香江地方小,他不需要像国内那样全面发展,只要生产摩托车和汽车就够了。

莫妮卡思索片刻,缓缓道:“这些东西需求量很大,我只能尽力试试。”

“莫妮卡小姐,我不急,我们可以慢慢来。

”林朝羽笑了笑,“到了香江,你也可以好好休息。

我会先研究摩托车,再详细列出需要的设备和条件,到时候再和你商量,怎么样?”

莫妮卡点头:“好!”

“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

”林朝羽伸手与她握了握。

……

“哥,我们真的要自己生产摩托车?”送走莫妮卡后,林朝武兴奋地问道。

“我也希望如此,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

如果真的可行,我很想投入生产一批产品。

但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产业工人、发电厂、炼钢厂,还有模具厂,必须建立起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

要想大规模生产,就必须把价格压下来,让香江市民买得起,甚至让东南亚的消费者也能负担!”

“另外,一旦我们的钢铁厂建成,就不能停工。

生产出来的钢铁需要找到买家,总不能自产自销吧?赚钱可没那么简单!”

林朝羽揉了揉太阳穴,抬头看向林朝武:“就算给我们摩托车生产线,短期内我们也难以解决这些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