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57章 股价暴跌

第57章 股价暴跌(1/2)

目录

1997年金融风暴前夕,香江股市与楼市一片繁荣,《星岛日报》股价攀升至5元,但她未能把握时机抛售股权,再次错失良机。

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股价暴跌至不足1元。

危机期间,她低价抛售地皮,等到经济复苏、房价飞涨时,留给胡仙的只剩无奈叹息。

最终,胡仙深陷巨额债务,负债高达6亿元,不得不变卖祖业,甚至包括赫赫有名的虎豹别墅。

每一步都踏错节拍,倒不如专心办报来得稳妥。

然而,此刻的林朝羽无心关注胡仙的境遇,他的目标是拿下她父亲胡文虎当年研制的一批药品。

胡家后人早已分崩离析,连药堂也落入外人之手,而这位外人,正是如今的林朝羽。

作为香江医药界的巨头,林朝羽从未停止扩张的步伐。

他不仅要买下这批药品的版权,还要拿下“虎标”品牌。

毕竟,巅峰时期的虎标药品曾畅销全球,覆盖近半人口。

拿下它,无疑将大幅提升林朝羽的影响力。

胡仙轻抿一口咖啡,饶有兴致地注视着林朝羽,微笑道:“林先生,仅找我一人,恐怕无济于事。”

“胡博士大可放心。

”林朝羽淡然一笑,拿出一张纸递给她,“胡家后人的版权我已悉数收购,如今只剩下胡小姐这一份。”

“你……”胡仙微微一怔,抬头看向林朝羽,“你什么时候……”

“我是做医药生意的。

”林朝羽从容道,“自然早有准备。

胡家后人,我逐一拜访,胡博士是最后一位。”

胡仙深吸一口气,沉声道:“林先生,开个价吧。

林朝羽面带笑意地说道:胡博士,价格由你来定吧!

胡仙凝视着林朝羽,认真思索片刻后答道:五百万。

五百万并非小数目,但也算不上过分,毕竟如今的胡家已不如胡文虎时代那般风光。

漫天要价只会一无所获。

林朝羽主动上门,对胡仙而言已是意外之财。

他当即点头应允:好,就五百万!

说话间,林朝羽向胡仙伸出手:胡小姐,祝我们合作顺利!

胡仙握住对方的手回应:林先生,希望你能将虎标药发扬光大,这也算是我父亲的遗愿。

一定!林朝羽露出笃定的笑容。

收购虎标对林朝羽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扩大了他的商业版图。

胡仙爽快应允,林朝羽不仅获得虎标及胡家药品,还组建专业团队对药物进行改良升级。

随着集团规模扩大,人才紧缺问题愈发凸显。

他不确定这批留学生归国后能否担当重任。

......

这段时间林朝羽异常忙碌。

除了收购虎标药品业务,集团同时在浪澄湾工业区、九龙及新界大量购置土地。

当时香港岛最为繁华,九龙次之,新界再次之。

港岛地价最高,九龙和新界相对低廉。

手握充足资金,林朝羽果断囤积大量土地,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要发展制造业,必须掌握充足的土地资源。

若等未来地价飞涨再租赁厂房,生产成本将不堪重负。

随后林朝羽主持年度总结会议。

会议对全年收支利润进行核算,并规划来年投资方向。

统计结果令他震惊——年度利润竟突破四亿港币。

这个数字令林朝羽大为震惊。

他清楚自己的利润可观,但没想到竟如此惊人。

若林朝羽只专注于医药行业,利润至少能突破十亿。

仅驱虫药一项,就在东南亚市场大获成功,青山驱虫药已成为热门商品。

为了开拓印度市场,林朝羽向销售人员承诺,谁能将青山驱虫丸打入印度,便奖励三百万。

他预见到,偏爱生水的印度人对此需求更大,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现实阻碍重重。

今年印度局势动荡,药品进入难度加大。

尽管如此,林朝羽仍决定一试。

这一年,林朝羽支出庞大。

虽然利润丰厚,但开销同样惊人。

他大量采购设备,并向港英政府购置地皮,主要集中在九龙和新界。

眼下地价尚低,若不及时入手,未来不仅成本飙升,机会也将稀缺。

相较于热衷香江岛的富豪,林朝羽更看重九龙的发展。

他自知暂无力与英资抗衡,选择暂避锋芒。

此外,林朝羽从欧美进口大量设备,包括制药机械和机床,开支不菲。

制药厂更是整条生产线采购,加上仿制药原料,投入巨大。

房地产虽利润诱人,但林朝羽刚刚涉足,远未达到丰厚收益。

综合算来,一年净剩四亿,仍令他颇感意外。

……

这可是1961年的四亿。

四个小目标。

宽敞的办公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朝羽身上。

他们内心难免激动,林朝羽授予的虚拟股权虽非实际股份,但带来的分红却是实实在在的。

在扣除次年预算、人工成本及其他开支后,剩余的利润都将按比例分配给大家。

林朝羽此举可谓慷慨,虚拟股权纯粹是额外馈赠。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既然能随意给予,未来也完全可以自由收回。

明年,我们需要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在医药领域和石英表技术。

林朝羽环视众人,继续道,其次,我计划从欧美引进摩托车生产线,同时筹建炼铁厂和发电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