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最理想的情况(2/2)
这似乎和林朝羽之前说的不太一致。
问题不是赚不赚钱,而是自己这次好像真的赚大了,甚至可能一夜暴富。
青山集团,林朝羽的办公室内。
林朝羽翻阅着乔洪送来的数据,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不错,看来香江看电视的人确实不少。”
“都是林先生关照!”乔洪难掩兴奋,“我想再采购十台,在其他社区试试!”
林朝羽点头同意:“这事不用找我,直接找经理办就行。”
待乔洪离开,林朝羽叫来王志成:“把这份数据整理一下,随后登报宣传——香江市民的全新夜生活方式!”
很快,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新报道。
文章重点介绍了香江市民结束一天工作后,聚在一起看电视的生活新趋势。
有人围坐观看tVb的《大侠霍元甲》,有人热烈讨论足球赛事,还有人一起欣赏电影。
报道末尾简单提及了乔洪的成功案例。
自从乔洪购入二十台电视机开设电视馆后,每位观众收费两元,一晚最多赚到四千块,迅速走上致富道路。
尽管乔洪此前已是百万富翁,但仍引发不少市民的遐想。
一晚赚四千,五天就能回本一台电视机,这简直是暴利!
有人一笑置之,但也有人开始认真琢磨——既然乔洪能靠电视机赚钱,为什么自己不行?
心动不如行动。
很快,购买电视机的需求激增。
当时香江电视机主要依赖进口,但林朝羽已在各大商场铺货,定价两万,并提供完善售后服务。
手握积蓄的市民纷纷行动起来。
乔洪的成功案例带动了一股风潮,越来越多人跟进。
长江电视机销量迅速攀升,这场由林朝羽精心策划的商业运作,成功点燃了香江市民的电视消费热情——想看节目却买不起电视?那就花钱看别人的!
林朝羽为乔洪的宣传投入了大量精力,甚至亲自操刀策划方案。
他的目标是让乔洪盈利,因为乔洪赚得越多,越能吸引更多有存款的人购买电视机。
一台电视机每晚就能带来一百多块的收入,短短七个月即可收回成本。
香江,长城家电有限公司。
秦向前盯着近期的订单数据,脸上写满了惊讶。
他没想到林朝羽预判的销量如此准确,短时间内竟有这么多人下单采购。
总经理刘山河将订单递到秦向前面前:“秦师傅,目前订单量约一千五百台,要求两个月内完成生产,有问题吗?”
秦向前迅速扫了一眼,毫不犹豫地答道:“没问题!”
刘山河笑道:“这段时间要辛苦你们了。”
“不辛苦!”秦向前摆手道,“看到我们自己生产的电视这么受欢迎,高兴还来不及!”
“林总说了,加班费和额外补贴都会到位。
”刘山河补充道,“毕竟任务确实繁重。”
“放心,我们能搞定!”秦向前信心十足。
目前,秦向前主要负责车间生产任务。
虽然掌握了不少理论知识,但他深知实践才是关键。
林朝羽一直强调技术人才要沉下心钻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尽管过程枯燥,但林朝羽从不吝啬报酬。
像秦向前这样的骨干,一入职就享受五级职工待遇,晋升空间也很大。
他对这份工作充满热情。
青山集团,林朝羽办公室。
“一千五百台,开局不错。”
林朝羽翻看着销售数据,露出满意的笑容。
尽管数量不算庞大,但这是个良好的开端。
只要品牌打响,未来香江市场的需求将远超数万台,甚至突破百万。
香江的经济潜力毋庸置疑,未来还能拓展至大陆市场。
他将资料递给王荣:“你看看。”
“我已经看过了。
”王荣回答,“但我们的电视机仍存在一些技术短板。”
“发现问题就解决它。
”林朝羽语气坚定,“关键是如何改进。
”
林朝羽摊了摊手:“不出问题反倒令人担忧,那会让我们误以为已经做到极致。
核心技术若掌握在海外,我们就得琢磨能否自主研发,在香江实现突破!”
王荣对林朝羽的理念心知肚明。
技术不足,便靠服务弥补。
逐步完善!
王荣随即提议:“眼下电视台的广告费也该上调了。
电视机数量激增,覆盖范围扩大,影响力攀升,广告收费标准自然要水涨船高。”
“这事交给朝武传媒自行定夺。
”林朝羽摆摆手,“不必请示我。”
“明白。
”王荣点头。
“还有,再和乔洪谈谈。
”林朝羽思索道,“让他备些电风扇。
当初是他首创电视馆,如今竞争者蜂拥而至,他得提升配套设施。
大热天的,推销我们的电风扇合情合理吧?”
“再建议他添台冰箱,里头摆满我们的乳制品,比如雪糕冰棍,是不是也很合适?顺便告诉他,冰镇啤酒每瓶加价几毛钱,顾客难道会不买账?”
“另外,让他开辟VIp包厢,装上空调,每小时收费从两块涨到五块以上。”
王荣不由得咂舌。
这分明是逼着同行内卷。
乔洪一带头,其他人势必跟进。
成本虽然攀升,但服务优质才能吸引观众。
还没赚到多少利润,林朝羽就已经把竞争推向白热化。
---
长城电视机销售火爆!
电视馆如雨后春笋般遍布香江街头。
对市民而言,这无疑是新鲜的消遣方式。
以往聚众闲谈,如今围坐观剧,热议剧情。
这年头娱乐活动匮乏,即便在林朝羽眼中粗制滥造的电视剧,众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九鼎》小说已被搬上荧屏。
金镛的剧作梦彻底破碎——得罪林朝羽,还想合作?痴心妄想。
至于“借鉴”来的作品,林朝羽拍得毫无心理负担。
总之,定要让金镛浑身不自在,处处受制。
随着电视馆数量激增,越来越多的香江市民开始习惯聚众观看电视节目。
这时候,哪家服务质量好,自然更容易吸引观众上门。
对于购买电视机的人来说,并不需要像乔洪那样大规模经营。
一台电视机能让观众收看节目就够了,甚至不需要太大场地,普通客厅就能容纳不少人。
如今乔洪却感觉自己骑虎难下。
虽然每日收入看似可观,但开支也在不断攀升。
起初只是购置电视机,后来发现需要准备备用机,以防故障时能及时替换。
接着他又添置电风扇,进而购置冰箱经营冷饮生意。
收入增长的同时,经营成本也在同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