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将产品深度融入市民生活(2/2)
在座诸位闻言皆是一怔。
谁也未曾料到林朝羽会提及此事。
众人目光齐聚在他身上,只听他继续道:我认为应当兴办教育,让更多香港孩童接受良好教育,提升整体素质。
办学?
室内顿时陷入沉默。
办学?几人面面相觑。
平心而论,他们对此兴致缺缺。
在商界巨贾眼中,劳力但求能用即可,识字与否无关紧要,能听懂指令便足矣。
然而近年情势渐变。
在林朝羽夜校的推动下,不少香港市民已具备基本文化素养。
这些资本家也逐渐发觉,受过教育的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更易迸发创造性思维,办事效率显着提升——此类人才确实堪当大任。
有文化与无文化,终究天壤之别。
长期以来,部分香港市民愿意效力于诸位旗下,无论是进厂做工还是出海跑船。
林朝羽环视众人,缓缓道出关键:是我替诸位解决了后顾之忧。
莫要忘记,他们的子女教育一直由我林朝羽承担,此外还有各项工人培训事宜。
林朝羽稍作停顿,继续说道:我的计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加强朝圣中学的教师队伍,二是开设工人技能培训班,使他们能熟练操作新型设备,避免过多的体力消耗。
包玉刚插话道:林先生,您是想让大家共同出资办学吗?
林朝羽点头回应:社会在发展,我们若不与时俱进,迟早会被淘汰。
如果工人不具备专业技能,我们的企业将失去优势。
在场众人陷入沉思。
林朝羽转向包玉刚:就拿你的船队来说,聘用外国技师和培养本土技师的费用差距有多大,不必我多说吧?
他又看向罗向笛:你的玻璃制造业要升级技术,光靠普通劳力是行不通的,人才才是关键。
目前这些技术人才都由我方提供,但没道理让我独自承担培养费用。
林朝羽环视众人,我希望同舟共济互助会能共同出资提升教育质量。
虽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回报,但从长远来看......
包玉刚沉思片刻后表态:我赞成,愿意出资。
何善衡立即附和:我没意见。
支持林先生的提议。
罗向笛随即响应。
这两人都不会反对林朝羽——何善衡的公司已被林朝羽控股,罗向笛则依赖对方的技术支持和业务往来,从手表玻璃到电视机玻璃都离不开林朝羽的帮助。
董浩云谨慎地提出:我赞同培养人才的主张,但需要考量实际承受能力。
具体预算如何安排?如果开支可控的话......
老沈,你怎么看?林朝羽转向沈弼。
虽然汇丰银行看似无利可图,但沈弼清楚这能提升银行声誉,而良好声誉终将转化为商业利益。
大肆宣扬善举,正是林朝羽惯用的策略。
此刻的林朝羽正打算号召众人参与慈善事业,沈弼仔细权衡了一番,觉得支持香江教育并非难事,只要开销可控。
“我也愿意支持,但赞同董先生的意见,量力而行。
”沈弼表态道。
“通过应该不难,但同舟共济互助会的其他成员未必愿意。”
何善衡沉思片刻,开口道:“恐怕他们不肯出钱出力。”
有些道理,对某些人而言难以理解,即便在同舟共济互助会中,仍有人对林朝羽心存不满。
林朝羽带头给工人发奖金,引发了资本家的内卷。
他开了头,部分商人跟进,最终演变成行业常态。
如果不发,工人就会流失。
原本这笔钱可以省下,如今却不得不拱手让出,导致他们少了享乐的资本。
此外,林朝羽推行的晋升制度也引发怨言,工人一旦看不到上升空间,便选择离开,用工成本随之攀升。
他们不会考虑工人技能提升带来的价值,只会抱怨薪酬上涨。
尽管林朝羽的存在让他们免受社团侵扰,降低了用电成本,但久而久之,这些好处被视为理所当然。
互助会成立的初衷,早已被遗忘。
“年后我打算办一场茶话会。
”林朝羽语气诚恳,“我想和大家聊聊。
我出身底层,如今有所成就,希望回馈社会,让更多人像我一样出人头地。
我们积累了大量财富,是否也该为社会做些贡献?”
这番话冠冕堂皇,实则林朝羽亟需人才。
他善于隐藏真实意图,将自己的需求包装成崇高理想,且屡试不爽。
林朝羽一贯的做法是先与高层沟通,再推行计划。
有些事情,注定无法单枪匹马完成。
林朝羽深知,他需要众人的力量才能实现目标。
个人能力的提升固然重要,但整个同舟共济互助会的整体实力也必须同步增强。
只有集体壮大,个人才能真正获益。
正如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重大决策前,林朝羽总是先寻求理事们的共识。
无论是商业组织还是企业内部,各方利益和诉求都各不相同,协调起来并非易事。
但林朝羽有个可贵之处——他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民主决策是他的原则。
通常只要获得理事会三分之二支持,决议就能顺利推进。
随后,林朝羽详细阐述了他的规划:
首先,朝圣中学将涵盖小学至高中教育,升学与否取决于学生自身能力;
其次,为优秀学生设立留学计划;
第三,创办工人学校,包含入职前培训和在职晋升培训;
最后,建立专业技术学校,培养技术工人。
整套方案思路清晰,资金来源将设立公共账户,确保每笔支出公开透明,并设置年度审计以防贪腐。
在座的理事们暗自惊讶——林朝羽果然是有备而来,计划竟如此周密。
各位若有意见,请尽管提出。
林朝羽说完时,已是午后时分。
包玉刚放下茶杯问道:关键是资金分摊问题,具体需要出资多少?
关于资金,我的设想是:高层承担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由其他356名会员共同分担。
对我们来说,这笔投入完全在承受范围内。
林朝羽从容作答。
董浩云眉头紧锁: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我个人倒是没什么,就怕同舟共济互助会其他成员会有意见!
林朝羽面带笑意看向董浩云:我明白这事不容易,但还是想来尝试一下。
林先生,董浩云直言道,您是否考虑过,互助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赚钱时都嫌少,现在要大家出钱,我们知道长远有利,但其他人未必这么想。
林朝羽点头认同:我理解,正因如此才希望大家能同心协力。
社会发展得越好,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
董浩云没再多言。
晚宴结束后,众人陆续离开太平山别墅。
包先生!董浩云叫住包玉刚,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