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咱们这就签合同吧(2/2)
“啊!要是你卖伟哥的时候,顺便也给我供货,我哪会每次都中招?”
林朝羽先是一怔,随后微微一笑:“原来郭总也是爽快人!不过这东西刚研发出来,目前只在香江小范围销售,还没大规模推广。
价格可不低,单只五十港币,一盒三个一百港币。
这是内部价,市面上一只就得一百港币。
东南亚市场,郭总觉得有戏吗?”
“怎么没戏?”
郭鹤年正色道:“东南亚经济虽一般,但富人也不少。
伟哥月销八十万粒,肯定也行!林老弟,按你说的价,先来一百万个!”
“好……”
林朝羽研发的,工艺已接近前世超薄款,硅胶材质更避免了过敏问题,销量和伟哥一样火爆。
香江!
青山医馆外排起长队,前来就诊的李文茂看得一头雾水。
今天病人这么多?更奇怪的是,排队的人个个红光满面,哪像生病的样子?
他忍不住问队尾的男子:“兄弟,你哪儿不舒服?看你挺精神的啊!”
“不是看病,是买伟哥和!”
伟哥和?李文茂满脸诧异。
“这不是给那方面不行的人用的吗?难道你……”
“瞎说什么!”对方瞪他一眼,“这两样现在可抢手了,囤着迟早用得上,用不完还能送人情。”
“这也能当礼物?”
李文茂顿感自己落伍了。
伟哥助兴,防护,虽说配套,但送礼也太离谱了吧?
难道比传统礼品更受欢迎?什么世道!
他嘀咕着挤到队伍前端进馆看病,诊疗时隔壁的对话又让他陷入迷惑。
他们聊的话题其实很简单。
就是林朝羽研发的产品为何如此畅销?
这种火爆不仅限于香港地区,更风靡欧美、东南亚等地!
有人问:你们觉得林先生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就?
我认为林先生抓住了大众的需求。
比如伟哥,解决了男人的困扰,让很多人重拾自信。
这种需求全球都有,自然大卖。
即使没问题的,也能提升体验。
林先生真是找准了市场。
但类似的药品以前也有,为何没这么火爆?
很简单,效果不好啊!要是以前的药能让先天不足者也大有作为,早就热销了。
还是林先生厉害,短短几年就攻克了这个难题。
这时有人插话:你们知道林先生研发伟哥多久了吗?
见众人好奇,一个板寸头中年人说道:我有个朋友在青山医药做研究。
他说伟哥项目在公司成立半年后就启动了,已经研发六年。
林先生每年投入数百万港币,还从全球尤其是日本引进人才,年薪都是十万起步。
算下来总投入至少五千万港币。
所以说,林先生的成功在于他肯为一个项目持续投入,有耐心。
这正是成功商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有道理!可惜我们没林先生那么聪明。
李茂文点头感叹。
世上成功者终究是少数。
这说明普通人欠缺某些特质,即便偶然成功,也难以企及林朝羽的高度。
经过多年发展,林朝羽不仅拥有专业团队,还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而香港其他商人大多仍停留在传统贸易层面。
即便有工厂,也只是代工组装,赚取微薄加工费。
或者仅靠销售团队维持,缺乏核心部门。
这样的商业模式很容易被取代,因为没有技术壁垒。
李茂文是一名普通的商人,经营着一家为英国人代工的加工厂。
工厂的工作很简单,只需按照图纸将零件组装起来,就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可即便如此,一年下来也难以积累多少财富。
李茂文开始思考:如果能招募一些技术精湛的师傅,拆解英国人的机器,掌握零件制造技术,是否就能摆脱低利润的代工模式?甚至进一步改良产品,反向出口给英国人?
他意识到,要在香江立足,必须培养自己的技术团队,提升研发能力。
只有像林朝羽那样,沉住气、敢拼搏,才有机会一举成功。
回到工厂后,李茂文召集骨干提议:“林朝羽研发的伟哥和畅销全球,利润惊人。
我们也要走自主研发的路,创造自己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逐步壮大!”
“可我们既没钱,也没技术人才。
”有人提出疑虑。
李茂文坚定道:“没人才就去青山集团挖,或者送员工去林先生的夜校学习技术。
办法总比困难多,但我需要你们的支持!”
众人开始商讨。
转型自主创新绝非易事,涉及资金、技术、设备等多重挑战。
但如果成功,财富将大幅增长,再也不用依赖低端代工。
经过激烈讨论,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效仿林朝羽——他的成功就是最好的榜样!
实际上,香江和李茂文想法相似的商人不在少数。
林朝羽的成就激励着他们,若能研发出畅销欧美的产品,必将迎来事业巅峰。
然而,自主研发的道路,注定充满艰辛……
“我要一份hIV病毒原体。”
“一百六十万日元。”
“先付一百万定金,七天后给你地址。”
“成交……”
——岛国,大阪。
雨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
阴沉的天色笼罩着整座城市,让人透不过气来。
在一条昏暗的巷子里,撑着伞的伊泽健太郎慢慢走出巷口。
刚才与他交谈的人影,转眼间就消失在雨幕中。
雨水依旧不停地落下。
回到家中,小泽明步连忙迎上来,替他换下被雨水打湿的外套。
生意谈妥了吗?
嗯。
伊泽健太郎随意应了一声,从药箱里取出一粒蓝色药丸,在灯光下仔细端详。
小泽明步看到后,脸颊顿时泛起红晕。
我去洗澡了。
很久没泡温泉了,要不要一起去?
小泽明步迟疑了一下,轻轻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