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152章 恐怕辜负林董的好意

第152章 恐怕辜负林董的好意(2/2)

目录

等手头宽裕了,我一定要把钱存进林先生的银行。

相比之下,他的银行似乎更值得信赖!

在林朝羽的商业版图中,摩托车业务贡献了可观的利润。

尤其是印度市场,几乎成了林朝羽的摇钱树,提供了大部分收益。

当然东南亚其他国家也有销售,但业绩平平。

经过多年技术沉淀,林朝羽确实掌握了一些核心技术,但这还远远不够。

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他的摩托车只能在工业基础薄弱的东南亚地区销售。

对于日本、韩国这样的工业强国,根本看不上这种产品。

问题不在于外观或性能——事实上林氏的摩托车做工粗糙,只是简单焊接确保不散架罢了。

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低廉,同时能让更多人从中获利。

但这类产品终将被工业革新淘汰。

因此要进军汽车行业,必须先打响摩托车品牌,甚至打开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市场。

这绝非易事。

林朝羽亲临摩托车工厂,召集所有技术骨干和产品经理:各位认为我们的摩托车现状如何?与日本产品相比有哪些优势?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我清楚我们的技术远落后于日本同行,使用的也都是过时技术。

但这能说明什么?他们每天研究八小时,我们为什么不能投入十小时、十二小时?难道就该永远跟在后面捡剩饭?林朝羽环视众人,你们都是我精心选拔的人才,具备才能、智慧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可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技术突破?难道不该深刻反省吗?

“林总……”技术骨干金飞博举手发言,“我们对比过各国的摩托车,但有些零部件大陆目前无法生产。

如果由我们自主制造,就需要配套产业链支持。”

林朝羽直接否决:“这不是理由!既然大陆有相关技术基础,就让他们升级设备来生产我们的零件,而不是被动等待技术迭代。

如果大陆确实无法满足,就从其他地区采购配件。

记住,我们不是国企,不必迁就大陆的现状。

有问题我来处理,你们的任务是解决问题。

现在鲲鹏汽车项目已启动,但正式投产还需时间。

在这期间,我要把摩托车打造成国际品牌。

你们预估需要多久?”

“这……”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组装摩托车他们信心十足,但打造一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却让他们犯了难。

林朝羽清楚这些人的局限——缺乏专业训练,设计审美不足,连声学体验都难以把控。

虽然通过技术手段能提升部分性能,但与日本、德国等领先水平仍有差距。

他环视众人,沉声道:“三个月内,我要一款外观惊艳、性能提升30%以上的摩托车。

我会提供设计方向和思路,如果做不到,摩托车工厂就地解散。”

这番话如同军令,总经理当即表态领命,并立下军令状以明决心。

会议结束后,林朝羽单独留下设计团队商讨爆款车型方案。

他脑海中存有前卫的摩托造型,本可直接绘制图纸,但更希望通过启发提升团队创造力。

然而一小时的讨论彻底打破了他的期待——设计团队的提案毫无亮点。

林朝羽按住太阳穴问道:“你们觉得,美女为什么美?”

“因为…她天生就美啊!”有人迟疑地回答。

“为什么有些女人会显得丑陋?”

“因为她们的身材比例不够匀称……”

“不对……”林朝羽拿出一张美女的照片,立在众人面前说道:“既然你们在设计部工作,应该都学过素描。

现在,我要你们在十分钟内,用素描将这张画像勾勒出来。”

十分钟后,林朝羽没有看他们的作品,而是问道:“不看原图,只看你们的素描,你们还觉得她美吗?”

众人低头审视自己的画作,陷入思考。

很快有人回答:“我明白了,女人的美在于线条比例的和谐自然,无论是面部还是身材。

画在纸上,就是由线条构成的。”

得到这个答案,林朝羽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女人和摩托车其实是一个道理!该纤细的地方纤细,该饱满的地方饱满,比例协调才符合美学。

但要把这种理念用在摩托车上,还需要更深的理解。

我再问你们,如果抛开功能,摩托车本身还有价值吗?”

刚才那人回答:“那不就成了一堆废铁?”

“没错,现在的摩托车如果失去骑行的功能,确实是工业废品。

但工业品也有自己的美学,这就是工业美学。

你们可以参考一下老大哥的产品,想想当一件工业艺术品飞驰在马路上,是不是格外帅气?”

听完林朝羽的话,部分人恍然大悟,立刻开始绘图。

五分钟后,有人将草图递给他审阅。

林朝羽点评一番,但离他心中的理想设计仍有差距。

他继续向众人灌输自己的理念。

七天后,团队终于设计出一款类似于前世哈雷戴维森48的摩托车。

由于搭载双发动机,这款车配备了两根排气管,其加速性能远超单发动机车型。

油箱也不再扁平,而是变得圆润饱满。

此外,所有外露的金属部件都经过精细打磨……

外观炫酷,造型张扬,恰恰是这种夸张的风格,凸显出摩托车的飒爽气质。

确定外观后,团队开始调试零部件,最终完成组装。

在巨大的压力下,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仅用一个月就完成了首台样车。

林朝羽检查后,对摩托车的外观设计非常满意,唯一需要改进的是排气声浪。

为此,团队调整了发动机参数并增加了车身稳定系统。

待所有改进完成,摩托车随即进入测试阶段,最终投入量产。

然而,直接以香江品牌进入日本和欧洲市场难度极大。

于是,林朝羽决定先将摩托车运往英国,贴上英国品牌后再销往全球。

这款摩托车被命名为“风雷”,凭借极具工业美感的外观和双发动机的强劲性能,其百公里加速仅需八秒,远超同类产品。

莫妮卡见到实车时,惊讶不已。

尽管她认可林朝羽的能力,但对香江的工业水平一直持怀疑态度。

然而,“风雷”的设计彻底颠覆了她的认知。

“要不要试驾?”林朝羽提议。

莫妮卡兴奋地跨上车,在林朝羽的提醒下戴上头盔,随后体验了一番风驰电掣的感觉。

她对摩托车的表现赞不绝口,唯一的不足是油耗稍高。

“既然这么好,你觉得定价多少合适?”林朝羽问道。

“至少一万英镑吧?不过,它的耐用性还有待验证。

”莫妮卡回应。

“放心,所有外露金属都经过防锈处理,普通雨水不会造成影响。

况且这是英国技术,品质有保障。

”林朝羽自信地回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