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155章 作罢

第155章 作罢(2/2)

目录

有人主张工资必须按时发放,每月要有两天休息,逢年过节最好还能发些礼品。

也有人提出该涨工资,现在的收入根本养不活一家人。

孩子们只能在最简陋的学校学点识字算数,好学校的门槛对他们来说高不可攀。

还有人建议成立正式工会,这样以后再遇到不公就能组织罢工,警方不得干预。

更重要的是要让厂方把他们当人看,而不是随意践踏的牲口。

这些诉求其实都是最基本的。

需要得到港府和厂方的共同认可,否则工人们凭什么为他们卖命?

但讨论了半天,始终没形成具体方案。

林朝羽无奈地向众人询问:你们在厂里上班,是否有固定的工时安排?比如说每日限定八小时?

工人们纷纷摇头。

戴子平上前一步答道:我们每天干活基本都要十小时往上。

要是碰上订单多的时候,干十二四个钟头也是常有的事。

林先生,您看这工时能不能往下压一压?

林朝羽闻言陷入沉思。

他本想直言青山集团向来执行八小时工作制,超时加班都会按一点五倍薪水结算。

但转念想到香港多数工厂经营状况,若贸然推行此制,只怕无数厂子即刻就要关门大吉。

察觉林朝羽面露难色,戴子倒宽慰道:其实只要别超过十二个钟头,大伙儿的身子骨还撑得住。

不成!

林朝羽突然斩钉截铁地说:欧美各国都在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香港凭什么例外?若连这点都做不到,谈何发展?我要求你们必须坚持每日八小时工作,每周至少休一天。

超时部分必须按一点五倍时薪支付。

记住,这条规矩绝不能破,明白吗?

工人们面面相觑,一时手足无措。

这...这真能行得通?

为何不行?既然要改革,就要改得彻底。

放心,这事我会亲自与港督府交涉。

若他们不允,我保证你们都能进青山集团做事!

虽说眼下尚无能力安置所有人,但确保基本薪资不成问题。

待那些经营不善的工厂倒闭,正好顺势接管其市场份额,最终皆大欢喜。

不过此举也有风险,可能招致港督府打压。

虽说港府高层多有交情,但英国三大洋行背景深厚。

若他们向伦敦方面施压,自己难免受到掣肘。

见众人神情激动,林朝羽又道:除了工时问题,你们的基础薪酬也该调整。

戴子平是吧?你原先月薪多少?

底薪九十港币,加上工时费最多能拿两百左右。

要是迟到旷工,还得被东家扣钱。

林朝羽微微颔首,目光转向另一人问道:“你的情况呢?”

“我每月拿五十块,和子平差不多,多劳多得。

可要是偷懒,别说五十块保不住,还得倒扣钱。

唉……在新蒲岗塑胶花厂做工,谁敢缺勤?稍微松懈,连饭都吃不饱!”

林朝羽接连询问了几名工人代表,他们的境遇与戴子平如出一辙。

没有固定底薪,时薪更是模糊不清。

每月能领多少,全凭老板一时兴起。

林朝羽心中怒火翻涌:这群黑心老板,简直丧尽天良!

“目前香江统计的月薪平均是两百三十八块,可你们连这点钱都拿不到。

这对底层工人太不公平!所以你们必须争取的第二点,就是加薪。

第三点,刚才也有人提到,成立工会维护工益。

遇到这种压榨的资本家,工会必须站出来。

至于法律层面,我会亲自和港督交涉,你们不必插手。”

“记住,这三点是你们自己提出的,绝不能说是我指使。

最多一个月,事情就能解决。

要是信得过我林朝羽,现在就回去劝工友们解散,别和政府硬碰。

至于那些被关的兄弟,我会想办法让他们出来。”

“另外,这一个月要是实在过不下去,我可以帮衬。

但这些钱算我借的,等你们收入稳定了,必须一分不少还回来。”

人不能没了斗志!

白给的援助只会让人懈怠。

所以再难,这笔钱也得还。

这是铁打的规矩!

得到林朝羽的承诺后,工人代表陆续离开。

当天下午,街头的抗议人群便自行散去。

被关押的工人也陆续获释,只是多数人在狱中遭了罪,身上多少带伤。

林朝羽让他们去青山医馆免费治伤。

处理完这些,傍晚时分,林朝羽与姬达在一家豪华酒店碰面。

听完工人代表的三大诉求,姬达顿时眉头紧锁——

这种事,在香江根本行不通!

以每日工作八小时为例,这在香江几乎无法实现。

欧洲国家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他们生产的多是高附加值产品,如收音机、电视机等。

这些产品成本或许仅三五百港币,售价却高达五六千,利润可达十倍甚至二十倍。

然而,香江的工厂大多从事轻工业生产,例如服装行业,卖出三四件衣服可能才赚十港币。

若真按林朝羽的提议执行,恐怕绝大多数企业都将难以维持。

其次是时薪问题。

设定固定时薪看似可行,但实际意义有限。

若新手与熟练工人薪资相同,必然引发不满。

第三点关于工人组建工会的提议。

工人需先熟悉香江的法律法规,才能在此基础上争取有限权益。

但香江情况特殊,此类组织难以被允许。

否则,社会阶层差异将难以维持,许多英国商人恐怕不愿继续留在此地。

因此,姬达直接拒绝了林朝羽的提议,并阐明了理由。

林朝羽虽理解其中难处,但他已向工人代表承诺,仍希望说服港督府。

姬达态度坚决,表示此事无法推进,并认为林朝羽此前提出的划定工业区、逐步改善工益的方案更为可行,但需耗时五至十年。

谈判陷入僵局,林朝羽不得不寻求其他方式为工人争取权益。

他提议道:“姬大人,可否允许华人成立一个组织,负责监管华人企业?港督府可从旁监督,只要不违反法律,一切皆可合理运作。”

姬达沉思良久,回应道:“类似工人工会?但香江还有众多英资工厂,若由华人管理,恐怕不符合英国利益。

林先生,九龙仓的地我可以多批一些给你,但此事……就此作罢,如何?”

“作罢?”

林朝羽嘴角扬起一抹讥讽的弧度:“姬大人,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您要我平息工人乱,我办到了。

但答应工人的条件,我也必须兑现。

否则我林朝羽的信誉岂不成了笑话?况且,我已经尽可能兼顾港督府的立场来处理此事。

如果姬大人还是这般敷衍态度,我敢断言,类似事件必定重演。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