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174章 闪过一丝不忍

第174章 闪过一丝不忍(2/2)

目录

“我在说正事……”莫妮卡脸颊泛红,试图挣脱,却被他压在了身下……

……

此次,林朝羽并未在英国久留。

临行前,他拜托莫妮卡在议会中提议将国际儿童基金会的总部迁至香江。

这样一来,既能为他提供便利,也能为英国王室赢得美名。

尽管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总要尝试。

万一漂亮国抵不住英国王室的压力呢?况且,基金会迁至香江,漂亮国也能节省开支,用于支持儿童事业的发展。

这件事必须争取,还要让媒体广泛报道。

如此一来,羲和品牌的知名度将进一步提升。

若此事持续发酵两三年,羲和即使不再投入巨额宣传费用,也能赢得贵族和上层人士的认可。

届时,华夏的奢侈品便能跻身国际潮流。

这为华夏未来的奢侈品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若任由欧美奢侈品垄断市场,华夏文化必将式微。

到那时,谁敢质疑华夏文化的价值?至少羲和品牌能成为有力的回应。

此外,百达翡丽也需融入华夏文化元素,同时提升售价。

当然,价格不能仅体现在技术和历史底蕴上,钻石也是关键——毕竟,他最不缺的就是钻石!

林朝羽的每次动向都会成为香江媒体的焦点。

这次他远赴英国,创立奢侈品品牌羲和,同时与英国王室携手成立儿童基金会。

单是其中任何一项就足以引发热议,如今三件大事同时曝光,人们对林朝羽的讨论瞬间沸腾。

这才是真正的企业家!林先生不仅商业成就非凡,更为香江发展倾注心血。

原以为这已是他的巅峰,谁知他又创办国际儿童基金会,甚至邀请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援基金会落户香江,自掏腰包支持公益。

这样的人不成功简直没天理!以后我家只认青山集团的产品,哪怕质量稍逊,也要力挺林先生——毕竟每笔消费都在为公益出力!

商人重利,林先生却将利益回馈社会。

我一个大男人居然被感动了?儿子别瞅我,老子没哭,是沙子迷了眼!

欧美长期垄断奢侈品市场,如今羲和横空出世,必将改写格局。

香江迟早成为购物天堂、旅游胜地!不过本地城建还得加把劲啊?

林先生这波操作太震撼了!可看看我家那不成器的儿子,真想揍他一顿——都是二十多岁,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街头巷尾,人人都在谈论林朝羽。

港督府内,戴麟趾翻阅报纸频频颔首。

读到林朝羽提议搬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时,不禁感叹:此事若成,我的仕途必将平步青云!

助理建议:港督何不公开声援?众人拾柴火焰高,美国或许会被香江的诚意打动。

有理,总要试过才知道。

事件持续发酵,美国方面却始终沉默。

这引来众人怒斥:装什么哑巴?行不行给句痛快话!

令人意外的是,林朝羽突然转变了态度,不再坚持将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救援基金会的总部迁至香江。

反倒是港督府方面,偶尔会提及此事。

众人对此感到困惑!

其实稍加分析便能理解,漂亮国为何不愿放手,拒绝将联合国分支机构迁往他处。

联合国由漂亮国主导创立,设在其本土,既能以人道主义的名义行事,又可暗中搜集他国情报。

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借此操控联合国,推动对自身有利的决议。

正因如此,漂亮国绝不会允许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迁离。

一旦开了先例,其他国家必然效仿,届时若无合理理由拒绝,可能引发国际争端。

因此,借联合国之名发展自家品牌尚可,但想将机构搬到香江?绝无可能。

林朝羽的考量还有另一层原因。

香江地域狭小,发展全面工业体系根本不现实。

一来英国不会允许,二来空间有限。

即便是高端产业,也难以大规模布局。

但青山集团扎根香江,若不提升香江的国际影响力,集团竞争力将大打折扣。

为此,只能聚焦高附加值产业——金融、旅游、奢侈品,以及房价。

房价低迷,便难以吸引高端人群定居;商务精英不足,奢侈品市场必然萎缩;旅游业受阻,金融业亦难繁荣。

环环相扣,成则良性循环,败则全盘崩解。

……

“林总,您再说一遍?”

青山银行总经理办公室内,林朝羽坐在历宏城的椅子上,神情平静。

仿佛刚才的提议再寻常不过。

但在历宏城听来,这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三百六十五米的摩天大楼?这怎么可能实现?

目前香江最高的大楼,仍是会德丰旗下联邦地产打造的国际大厦,仅有三十二层,高度不足一百二十米。

这座建筑去年才竣工,尚未成为地标,林朝羽就计划以三倍的惊人高度彻底改写纪录。

技术难题暂且不论,单是资金来源就令人忧心。

青山银行虽在本地小有名气,但规模有限,海外业务拓展也未见显着成效。

此时投入巨额资金兴建摩天大楼,实在勉强。

察觉到对方的疑虑,林朝羽解释道:我一直在思考香江的出路。

工业受限于资源,奢侈品市场又过于狭窄,我认为金融才是未来核心。

金融业必须扛起大旗!林朝羽将计划书递给历宏城,旅游业和奢侈品只是金融的衍生品。

虽然香江尚未明确方向,但我们要有前瞻性。

资金问题,你来想办法。

可是……历宏城面露难色,三百六十五米的高楼耗资巨大,选址也是难题。

维多利亚港沿岸最佳。

林朝羽目光深邃,但繁华地段空间有限,我们可以买下海域,填海造地!

什么?还要填海?成本岂不更高?历宏城暗自叫苦,却只能点头应下。

不单是我们,汇丰银行未来也会建造四百米的摩天大楼。

林朝羽补充道,趁现在多购置沿海地块。

等两座地标建成,地价至少翻十倍,转手就能赚回百亿。

按当前行情,连填海带建楼总成本不过十五亿,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如果由大陆负责建设,或许能节省两三亿港币。

不过条件是所有原材料必须从大陆采购!

这一点大陆目前可能难以实现。

但没关系,现在开始研发也来得及。

比如玻璃,大陆已经掌握了汽车玻璃的技术,硬度等方面完全达标。

既然汽车玻璃没问题,玻璃幕墙自然也不在话下。

毕竟三百多米的高楼不是一两年就能完工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