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港岛:从60年代开始称霸商界 > 第184章 联合行业封杀?

第184章 联合行业封杀?(1/2)

目录

他们没先找我们协商吗?上岛大成强压怒火,难道不怕我们全面断供并联合行业封杀?

“我们尝试过谈判,但对方始终强硬。

指责我们没有履行合同条款,居然还妄想继续合作?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就要发起诉讼。

目前法院已经开始审理,很快就会对我们正式起诉!”

“哼……随他们去,你先下去吧!”

上岛大成毫不在意地挥了挥手。

等助理离开后,他察觉到松下和夏普的管理层正盯着自己,便轻描淡写地说道:“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我好像听到‘诉讼’这个词?上岛先生,青山电器该不会真要告你们吧?”

见瞒不过去,上岛大成索性坦白:“一个小小的青山电视,就算打赢官司,也动摇不了三洋的地位。

不过,按照之前的协议,我们的损失需要大家共同承担。”

“无非是多订些屏幕罢了,上岛先生不必担心,松下会在未来几个月追加订单。

毕竟,性价比这么高的产品,加上松下的品牌效应,肯定能在香江市场大卖。”

“当然,香江市场终究有限。

未来,松下还会用这类高性价比产品进军欧美市场。

届时,凭借差异化定位,我们一定能迅速抢占份额。”

夏普的代表也附和道:“上岛先生,青山电视机起诉贵司,绝不会构成威胁。

我们会分担你们的损失。

不过,贵司必须强硬到底,如果他们坚持诉讼,就警告他们可能面临全面断供——不仅是屏幕,我们夏普的显像管也会全力支持上岛先生。”

总算说了句顺耳的话!

上岛大成再次举起酒杯,平静地说道:“感谢各位的支持,我也会继续推进上次会议的计划。

既然青山集团不识抬举,制裁就不会仅限于电视机领域,其他业务同样会受影响。

而青山集团的市场,最终将由我们共同瓜分!干杯……”

……

原本这次聚会是为了庆祝三洋的成功,没想到反被松下和夏普当众奚落!

上岛大成很清楚,如果他们的产品真的打入香江市场,对三洋将是沉重打击。

作为日本老牌企业,松下和夏普在电视机领域资历更深,品牌号召力更强。

想要三足鼎立,绝非易事。

可继续降价又绝非良策!

上岛大成烦躁不已,召集助理和部门经理,询问对策。

然而,众人给出的建议竟出奇地一致。

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优势,三洋公司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仅剩显示屏幕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策略是逐步调整价格,而非一次性大幅降价。

参照松下和夏普的定价,三洋可将产品价格下调八百至一千五百元,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虽然利润空间会被压缩,但仍能维持一定的盈利。

上岛大成沉思许久,问道:“难道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像青山电视一样依靠降价争夺市场?如果松下和夏普进一步压低利润,我们最终也会陷入和青山电视机相同的困境。”

“目前来看,降价是打开市场的唯一途径。

”产品负责人回答,“但长远来看,我们必须研发自己的显像管、电路板等核心部件。

只有掌握这些零部件的生产技术,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

然而,自主研发需要大量时间——至少三年才能见效,五年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五年?

上岛大成深知市场瞬息万变,即使五年后掌握技术,仍需面对松下等品牌的竞争压力。

他不禁思考,如果是林朝羽,会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由于对林朝羽不够了解,他无法揣测对方的决策。

于是,他转而询问下属的看法。

产品经理解释道:“按照林朝羽的风格,他必定会选择自主研发,避免受制于人。

他对未来技术的预判极其精准,总能迅速突破困境。

不过,即便他再强,也难以抗衡多家企业的联合打压。

目前,我们的主要对手已不再是青山电视机,而是松下和夏普。

如何击败它们,才是关键。”

“具体有什么办法?”上岛大成追问。

“最直接的方式是投入大量资金扩展销售渠道。

如果能在每条街道都设立销售点,即使产品稍逊,也能依靠品牌曝光度抢占市场份额。

一旦品牌影响力提升,击败松下并非难事。

565章三洋的销售布局

销售终端全面覆盖后,三洋的品牌影响力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以香江市场为例——

松下的直营门店仅有两三家,主要通过合作渠道销售,整体销售网点不超过十个。

倘若三洋能建立上百个销售网点呢?

多数消费者会更倾向选择三洋。

在香江市民眼中,同为日本品牌的产品质量相差无几。

既然品质相当,自然优先考虑购买便利、售后完善的品牌。

遍布街区的三洋门店,将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首选。

这个策略很有价值。

上岛大成对产品经理指示道,三天内提交详细方案。

若方案通过,由你全权负责推进。

随后转向销售经理:立即查明青山电视拒绝合作的真实原因。

电视屏幕作为直接影响画质的关键部件,其弧度参数与切割工艺具有独特性。

擅自更换供应商将导致显示效果劣化,甚至影响整机品质。

任何理智的企业都不会轻易冒险。

调查报告很快呈递至上岛案头。

自主研发?这绝无可能!上岛大成猛然站起,文件从指间滑落。

青山电视成立不过三四年,怎会掌握屏幕制造技术?

助理谨慎回应:调查显示他们确实具备自主生产能力,或许...

英国技术转让?上岛厉声打断,这种精密工艺根本不可能外流!

上岛大成迅速摆手道:“如果这些技术是从英国或德国引进的,新闻媒体肯定会大肆宣传。

但他们始终没有相关报道,那青山的技术究竟从何而来?”

“也许他们之前购买过相关技术,或者有过报道,只是我们没注意到!”

“那你立刻去查,究竟是哪家公司授权青山电视生产屏幕的。”

……

一番调查后,并未找到任何企业出售过此类技术的记录。

如此看来,青山电视的屏幕技术必定是自主研发的。

但这怎么可能?

电视屏幕看似只是一块玻璃,但实际上需要添加特定微量元素,并掌握复杂的制造工艺。

即便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没有三五年时间也绝对无法突破。

等等——三五年?

上岛大成猛地想起,青山电视成立至今正好四年。

难道他们在创立之初,就预料到今天的局面,提前布局自主研发?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在青山空调事件之前,他们根本没考虑过对企业实施制裁,而青山集团也从未经历类似危机。

那他们为何要耗费巨资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上岛大成百思不得其解。

但有一点他可以确定——林朝羽的思维模式,绝不能以常理推断,否则只会误判他的行动。

沉思良久后,上岛大成让助理联系夏普的负责人。

电话接通后,他将青山电视自主生产屏幕的消息告知对方,并提议在显像管方面限制青山空调的供应。

夏普负责人沉默许久,最终说道:“上岛先生,我们见面详谈吧。”

很快,双方在上岛大成的办公室会面。

上岛大成向夏普负责人解释道:“我们的调查显示,青山并未购买国外任何屏幕技术,所以极可能是他们自主研发的成果。”

“可既然他们能自主研发,为何还要继续采购三洋的屏幕?”

“这……”

上岛大成一时语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