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动向分析(2/2)
飞龙集团总部顶层,一名记者紧握录音笔和笔记本,准备对林翔进行专访。
周雨将他引入宽敞豪华的办公室,林翔正站在落地窗前,远眺繁华的香港。
“林先生,感谢您接受采访。”
“请直接提问。”
林翔转身,面带从容的微笑。
一名记者迅速举手:“林先生,近来怀特家族不仅在商场上与您激烈竞争,还公开发声强调香港应永远归属英国,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林翔淡然一笑:“怀特家族当然有权表达观点,但我觉得他们或许该‘清醒一下’,现实往往比理想更残酷。”
另一名记者追问:“您刚完成对怡和集团与会德丰集团的收购,是否意味着飞龙集团正在积极扩张,以应对怀特家族的影响?”
“扩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步骤。至于应对怀特家族——”林翔略作停顿,“我更愿称之为一场公平竞争。飞龙集团有自己的目标与规划,不会因外界言论而改变。”
随后,林翔面向所有记者郑重表示:“飞龙集团不仅是商业实体,更肩负责任与担当。香港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有义务让它更加繁荣。”
记者们快速记录着这句话——这不仅是一场寻常的发布会,更像是商界与政治力量的一次交锋。
发布会结束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现场情况。
尤其是陈默那句“奥尔斯顿家族该‘清醒一下’了”,几乎占据了所有新闻头条。
奥尔斯顿家族的宅邸极具古典英式风情,宛如一座被移入东方的西方遗珍。
奥尔斯顿坐在书房里,柔和的灯光映照着满墙书籍与精致陈设。
“看看这个陈默,简直狂妄到无法无天!”
奥尔斯顿盯着桌上的报纸,怒气冲冲地对助理说道。
助理轻轻放下茶杯,低声回应:“他一向如此,先生。会说出这样的话,并不让人意外。”
奥尔斯顿猛地站起身:“绝不能让他这样嚣张下去。去准备,我要召开记者会。”
发布会现场布置得庄重典雅,处处透出奥尔斯顿家族的深厚底蕴。
媒体记者们早已聚集在此,等待发布会正式开始。
奥尔斯顿步入会场,所有镜头与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他在讲台前坐下,清了清嗓子,开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感谢各位莅临。
近日大家都很关注我们与天启集团的商业往来,但今天,我想谈谈星岛的未来归属问题。”
全场顿时安静下来。
“我必须明确一点,”奥尔斯顿继续道,“星岛过去、现在、未来都将属于大英帝国,任何试图改变这一事实的行为,都是对英国及星岛民众的严重不负责任。”
记者们纷纷举起设备,争相记录这一时刻。
“至于陈默先生的一些说法,我只想说:年轻人,别太冲动,也别太自以为是。历史与现实,远比个人意愿复杂得多。”
记者会结束后,奥尔斯顿家族的声明迅速登上头条,引发各方热议与关注。
陈默坐在办公室中,看着屏幕上奥尔斯顿志得意满的表情,轻轻叩了叩桌面。
“这老家伙,还真会挑时机。”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十九日,京城气氛肃穆而凝重。
中英双方即将签署具有历史意义的《联合声明》,这份文件将决定星岛的未来。
会议厅内布置庄严,厚重红毯铺地,两国国旗高悬于主席台后方。
中方代表团团长陆怀远身着深色西装,神情肃然。
英国驻华大使杰弗里·豪则穿着典型的英式正装,面色虽然同样凝重,却仍透出几分不列颠特有的沉着与优雅。
“各位先生、女士,今天是一个重要的时刻,”陆怀远起身发言,“我们在此共同商定一项清晰而公正的安排,以保障星岛的稳定与繁荣。”
杰弗里·豪点了点头,接口道:“是的,陆先生。我们双方都期待一个对星岛长远发展有利的共识。”
香江不仅是一座城市,也是中英两国乃至全球文化与经济交融的重要平台。
它的未来需要被审慎对待。
江远含笑说道:“那么,我们现在开始吧。”
两位团长走到桌前,郑重地签下姓名。
江远用毛笔写下繁体的“江远”,而布莱克用钢笔签下清晰的“Johnbck”。
“现确认,1997年7月1日,中国将恢复对香江行使主权。”
“英国政府将于同日将香江交还中国。”
江远起身宣布。
布莱克随即站起,回应道:“我方对此表示充分尊重,并将全力确保交接过程的平稳与顺利。”
随后,两人紧紧握手,闪光灯不断亮起,这一刻被永久记录。
消息迅速传遍各大媒体,电视台与报纸纷纷播出双方签署声明的画面。
“香江要回归了!”
街头巷尾,市民们兴奋地议论着。
“真的吗?太令人高兴了!”
一名女孩拿着报纸,激动地对身边的朋友说道。
茶餐厅里,老板娘特意打开收音机,调到新闻频道。
“真让人感动,这是我们所有华人的荣耀!”
与此同时,不少华商也纷纷表达心情。
天龙集团会议室中,多名高管聚集在大屏幕前,收看这一重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