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房价都上涨了(2/2)
王志远感叹道:“您总是这么沉着,换成别的企业家,早就喜形于色了。”
陈阳微微一笑:“高兴可以,但不能影响判断。我们的目标不止于江城,还有更广阔的市场等待开拓。”
王志远点头:“您说得对,陈总。那关于市政府的感谢函,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回应吗?”
陈阳略作思考:“回一封感谢信,表达我们对认可的感谢,同时强调朝阳集团将继续支持江城的经济发展。”
王志远立即应下:“明白了,我这就去办。”
“去吧。”
陈阳点点头,目送王志远离开办公室,心中泛起一丝笑意。
在滨海新区的黄金地段,朝阳集团的现代化工厂巍然矗立,高耸的厂房日夜运转,彰显着生产的活力与企业的高效。
“王主管,这是本季度的生产数据。”
一名技术员将厚厚一叠报表递给一位中年男子。
王主管接过报表看了看,眼前一亮:“很好,增长了将近三成,看来投资新生产线的决策是正确的。”
技术员笑道:“确实,有了总部的支持和先进设备,我们这里简直成了效益保障。”
王主管点头:“没错,把这个好消息汇报给总部,陈总一定会很满意。”
在一家小餐馆里,两位当地居民正在谈论朝阳集团。
一位中年男子说:“听说了吗?朝阳集团的工厂今年又赚了不少钱。”
另一人搭话道:“确实,我外甥就在那边上班,最近薪水涨了不少,家里条件也比以前强多了。”
“要是天龙公司能在明城多设几家分厂就好了,咱们这儿肯定能更兴旺。”
“对,有了天龙公司,明城的前途肯定越来越好。”
“真是想不到,前两年这一带还是荒郊野地。”
在一家新开的高档酒店顶层酒廊,一位身着正装的商人面露讶异。
“是啊,而且明城的经济增长速度,简直像神话一样。”
坐在他对面的另一位商人也满面笑容。
“说起来离不开天龙公司的贡献。陈峰这人真是个商业天才,他投资的厂子不仅自己赚得盆满钵满,还拉动了整个明城的经济。”
“不止这样,我还听说他热心公益,出资改善当地设施,还办了技能培训班,帮不少人解决了工作,真是个大善人。”
这样的飞速发展,不仅引来了大量商人和投资人,也让明城成了国内外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
“这里就是明城,大家可以看到,城市的变化速度实在令人惊叹。”
一位电视台记者站在热闹的市中心,语气兴奋地播报着。
“而这一切的背后,总绕不开一个名字——天龙公司及其创办人陈峰。据了解,天龙公司不仅在本地建立了多个生产中心,还进入了金融、科技、传媒等多个行业,可说是明城经济腾飞的重要力量。”
在位于江城的豪华会议室内,几位身着西装的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齐聚一堂,神情严肃。
“各位都知道,明城与南州能快速发展,天龙公司的投资功不可没。我认为,我们同样需要引入这样的企业来促进本地经济。”
会议主持人、江城市政府的一位负责人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同意。现在国内外目光都聚焦在明城和南州,我们必须把握时机。”
一位商协会长跟着发言。
“问题是,陈峰这个人并不简单,他做事果决、眼光精准。要引进他的资金,我们得做好充分准备,表现出足够诚意。”
一位资深企业家表达了顾虑。
负责人望向他:“那你认为我们目前能做哪些努力?”
“我们必须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条件,包括税收减免、用地支持等,同时也要保障他能在这里获得稳定的劳动力和资源供应。”
企业家一一说明。
与此同时,在厦州的一家高级宾馆内,一场类似的讨论也在进行。
“各位,刚收到消息,江城那边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也想争取天龙公司落户。”
厦州的一位副市长说道。
一位地方官员立刻回应:“哼,江城有什么优势?我们厦州同样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这事没那么简单,陈峰是个棘手的人物,而且他对投资环境和政策变动十分警觉。”
“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首要任务是与腾龙集团取得联系,摸清他们的具体需求和规划,然后才能据此制定相应政策。”
在港城的腾龙集团总部,秘书李婷整理着刚收到的一批邮件和传真。
她注意到几封来自不同沿海城市政府的邀请函。
“陈先生,刚收到几封国内来的邀请函,都希望您能前去考察并在当地投资。”
李婷将文件放在陈峰的办公桌上。
陈峰扫了一眼邀请函,微微一笑:“看来这些城市都很看好我们腾龙集团的潜力。”
“是的,从邀请函内容看,他们都给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
“先把这些材料整理一下,让赵明和吴芳过来一起商议。”
在福州的一间会议室里,几位政府官员正紧张地讨论着。
一位年轻负责人焦虑地说:“听说沪市和广省都在积极接触腾龙集团,我们该怎么办?”
一位中年男子语气沉稳:“别慌,我们也已经联系了腾龙集团,现在只需等待他们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