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再起风波(2/2)
他们早就想去看南方了,正好帮你看孩子,顺便他们也完成一下心愿。
这个提议让林心萍眼前一亮。
果然这个提议一说,公婆二人忙不迭就答应了。
出发那天,戚何送一家人到火车站。
怕三人照顾两个孩子会忙不过来,戚何特意让保姆跟着了。
何樱仔细清点着行李,奶粉、尿布、小药箱...生怕遗漏了什么,亏待了自己的孙子孙女。
戚东平则抱着宁儿逗弄,
咱们宁宁要当小旅行家了!要坐小火车去旅行了!
安儿在妈妈怀里兴奋地挥舞小手,咿咿呀呀地指着火车。
软卧车厢里,何樱把下铺让给林心萍,
你熬夜写作太累了,孩子我们来看。
说着不管林心萍推辞,利落地冲好奶粉。
戚东平已经在地上铺好爬行垫。
火车开动时,林心萍打开笔记本。
窗外掠过的麦田让她想起母亲信里的嘱咐,
出门在外,一定要记得按时吃饭。
心萍,喝点汤。
这时候,何樱突然递过来保温杯,
特意熬的,在外喝不到。
……
采风团第一站是钱州。
在刺绣博物馆,林心萍被一幅图深深吸引到了,画面上的孩童神态,竟与安儿宁儿有几分相似。
这是“堆锦绣”。”
馆长介绍,
现在会绣的人不多了。
林心萍心中微微一动,她抚摸着那幅作品,脑海中映入的是母亲苏琴熬夜刺绣的场景。
最让人感动的是在周庄。
那天林心萍要采访老绣娘,何樱就推着婴儿车在石板路上慢慢走。
忽然下起小雨,她赶紧用外套遮住婴儿车,自己却淋湿了半边身子。
老绣娘见状,执意要送她一把油纸伞,
我女儿也在外地带孙子,看到你就像看到她。
采风进行到第二周时,发生了一件意外。
那是在创作交流会上。
林心萍刚分享完《绣娘》的创作心得,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学者突然举手,
远方老师,您文中提到的堆锦绣,与知名学者李教授的研究成果高度相似。请问您如何解释?
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林心萍愣住了,她从未听说过这位李教授。
我...我的资料来自母亲的信件和实地采风...
是吗?
学者推推眼镜,
可李教授三年前就发表过相关论文,连术语都完全一致。
当晚回到宾馆,林心萍辗转难眠。
何樱轻叩房门进来,心萍,妈看你晚饭没吃多少...不管遇到任何事,你要先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林心萍声音哽咽,
我是不是真的抄袭了?
胡说!何樱坐下握住她的手,你写稿时妈都看着,每个字都是你熬出来的!
“可是……万一我无意中,参考了别人的观点呢?”
何樱的话干脆利落,
“那自然不算抄!”
……
第二天,林心萍直奔图书馆。
翻了整整一天,终于找到了李教授三年前的论文。
仔细比对后,她松了口气,虽然研究对象相同,但论述角度完全不同。
更让她惊喜的是,在论文参考文献里,竟发现了王奶奶的名字!
真相大白,那位质疑的学者红着脸来道歉。
经此一事,远方老师的名气就更大了!
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断有人慕名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