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朝堂交锋(2/2)
“此议实在荒谬,定是受了小人蛊惑!”
他们不敢直接指责皇帝,便将矛头隐隐指向提出新思路的“背后之人”。
云承睿早有准备。他并未动怒,而是命户部将近年来漕运的损耗、贪墨案件以及国库因此的损失数据,一一当庭宣读。冰冷的数字,触目惊心。接着,他又让支持新政的官员,详细阐述了招标的监督机制、准入标准和应急预案。
苏璃在幕后为他分析的关键点——将“与民争利”转化为“清除蠹虫、利国利民”,将风险可控化——被云承睿运用得恰到好处。
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蒲忌植面色阴沉,他知道皇帝此举意在切断他们的重要财源,但皇帝占着“整顿积弊、充盈国库”的大义名分,且数据确凿,难以直接反驳。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新政得以在漕运部分次要线路上试行,核心线路暂不变动。同时,作为补偿,云承睿也在其他方面对蒲党势力做出了些许让步。
此役,可算是平分秋色。皇帝成功推行了部分新政,展现了改革姿态,也触及了蒲党的利益;蒲党则保住了核心利益,并未伤筋动骨。
**第三回合:工部器械营造与军费之争**
北方边关传来消息,军中一批重要器械老化严重,亟需更新。工部据此提交了预算庞大的营造方案。云承睿敏锐地察觉到,这方案中虚报、浮夸之处甚多,显然是工部(蒲党势力范围)想借此机会大捞一笔。
他在苏璃的建议下,没有直接驳回方案,而是下旨,要求工部将所需器械种类、数量、用料、工时等细节列明,并命将作监(相对独立,且云承睿近期安插了人手)进行复核评估。同时,他私下授意几位将领,就边军实际需求和现有装备情况另外上奏。
果然,将作监的复核结果与工部原方案相差巨大,而边军将领的奏报也证实了皇帝对虚报的猜测。朝会之上,云承睿将两份截然不同的报告当庭展示,厉声质问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支支吾吾,难以自圆其说。蒲忌植试图出面转圜,将责任推给下属官员办事不力。云承睿趁机发作,严斥工部渎职,裁减了近三成的营造预算,并责令限期整改,否则严惩不贷。此举不仅为国库节省了大笔开支,更沉重打击了工部蒲党势力的气焰,皇帝权威为之一振。
几次朝堂交锋,互有胜负。皇帝不再像以往那样容易被蒲忌植等人牵着鼻子走,他开始有自己的主张,并能运用策略和手段予以推行。虽然蒲党势力依然盘根错节,但皇帝权威在一次次或大或小的胜利中,逐渐提升。朝臣们明显感觉到,龙椅上的那位年轻帝王,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熟和强硬起来。
而只有云承睿自己知道,每一次看似是他“英明决断”的背后,都离不开清晖阁那双冷静睿智的眼睛,和那些于无人处响起的、总能切中要害的低语。他与苏璃,一个在台前,一个在幕后,配合日渐默契,共同搅动着这大周朝堂的风云。
**章尾:**吏户工漕频交锋,帝心渐明策渐凶。凤隐幕后定乾坤,龙腾金殿威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