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医署革新(2/2)
苏璃接过手札,见某页写着石膏辛凉,可泻阳明经热。墨迹旁还画着个小小的笑脸,正是云昭的习惯。
此事过后,医署成方药剂销量猛增。更有人发现,药包角落印着蝇头小字:苏氏方。
霜降日,第一所女医馆在城南开业。坐堂的竟是孙永贞之女孙妙音——她因治愈某位诰命夫人的顽疾,被苏璃特准行医。
荒唐!世家老臣在朝会上痛心疾首,女子岂能抛头露面!
王大人。苏璃命人抬上某具针灸铜人——这是按云昭图纸所铸,周身穴位比传统铜人多出三成,令堂当年难产,不就是稳婆所救?
老臣顿时语塞。他想起母亲临终时念叨的张婆婆,那正是个接生婆。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糖瓜香气里,云琮带着太医署众人给乞儿发放防冻膏。有孩子抹着药膏哼起歌谣,调子竟是苏璃幼时教过的童谣。
孙妙音如今已收徒十人,其中有个特别聪慧的胡女。当这姑娘用针灸治好突厥使者的头痛后,使者恭敬献上张羊皮卷——上面用回鹘文写着《西域医典》。
苏璃连夜翻译时,在某个治疗眼疾的方子旁停顿良久。那上面提到的金蓳花,分明就是另一个时空的黄芩。
她添注朱批:
**医道无界,仁心永存。**
当第一场冬雪覆盖医署的青瓦时,长安城传出消息:今岁病殁者,较往岁少了三成。
------------
【本章彩蛋】
1.成方药剂类似现代中成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已有记载
2.金鸡纳霜治疗疟疾在康熙年间才传入中国
3.石膏汤源自《伤寒论》,但云昭作为穿越者可能优化配方
4.女医在唐代已有记载,如名医张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