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代罪羔羊(2/2)
云琮似懂非懂地点头,却又道:但儿臣以为,明君不该让忠臣蒙冤。
这话让苏璃微微一怔。她看着儿子清澈的眼眸,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云承睿也曾这样对她说过。那时他还是太子,为了一个被冤屈的地方官,在云昭殿前跪了整整一日。
时光荏苒,初心易改。
当夜,苏璃独自在小佛堂诵经。烛火摇曳中,她仿佛又看见周文远被拖出大殿时绝望的眼神。那日温室殿案角的墨迹,谢氏突然的失宠,一切都有了解释。
娘娘,女官轻声禀报,周学士的家眷...已被逐出京城。
苏璃闭目良久,轻声道:从本宫用度里拨一千两,暗中送去。
这...若是陛下知道...
照做便是。
与此同时,禁足中的谢氏正对着铜镜发呆。镜中人容颜依旧,眼底却满是惊惶。她想起那日自己在云承睿耳边说的话,想起皇帝眼中一闪而过的杀意。
原来,她也不过是枚棋子。
而温室殿内,云承睿对着空荡荡的殿宇,一夜无眠。周文远被押走前最后看他的那一眼,像根刺扎在心头。他明知这是个忠臣,却不得不拿他开刀。
只有这样才能掩盖那份未写成的废后诏书,只有这样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陛下,内侍小心翼翼地问,可要传太医?
他暴躁地掷出镇纸。
镇纸砸在殿门上,发出沉闷的声响。这声音让他想起那日苏璃离去时,殿门合上的轻响。那样轻,却那样决绝。
晨光初现时,他疲惫地揉着额角。案头放着苏璃昨日批阅的奏章,关于江淮漕运的改制方案。她的朱批依旧精准犀利,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
或许,她什么都知道。只是选择了沉默。
这个认知让云承睿更加难堪。他宁愿她来质问,来争吵,而不是这样洞若观火地静观其变。
早朝时分,当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时,他第一次不敢直视珠帘后的那道身影。
而苏璃,始终端庄地坐着,如同庙堂里最慈悲也最无情的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