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吴王李恪(2/2)
侍立一旁的张瑾最是善于察言观色,见陛下有此意,便适时地低声禀道:“陛下,方才老奴听闻,吴王殿下入了宫,此刻正在杨妃娘娘宫中问安。”
“哦?恪儿来了?”李世民脚步微顿,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自文德皇后去世后,后宫之中,李世民除了偶尔去韦贵妃处,便是在性情温婉、颇识大体的杨妃这里待的时间最长。
杨妃从不争宠,将宫务也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他省心不少。而李恪这个儿子,文武兼备,他是颇为喜爱的。
“嗯,反正也是散步,便去杨妃那里坐坐吧。”李世民随意地说道,仿佛只是一时兴起。
“是,老奴这便安排。”张瑾躬身应道,立刻示意殿前内侍准备仪仗。
李世民摆了摆手:“不必兴师动众,朕随意走走便是。”
说罢,他便带着张瑾及几名贴身侍卫,信步出了甘露殿,穿过层层宫苑,向着杨妃所居的宫殿走去。
此时天色正好,天际残留着一抹瑰丽的霞光,映照着宫殿巍峨的飞檐和庭院中开始凋零的花木,平添了几分静谧。
行至杨妃宫苑附近,还未踏入宫门,便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兵器破风的呼啸声以及一个年轻男子沉稳的呼喝声。
李世民心中一动,示意侍从停下,自己悄然走到月门边向内望去。
只见庭院空地上,一位身着利落胡服、身形挺拔如松的年轻皇子,正手持一杆木槊,演练着槊法。
其身姿矫健,动作刚猛凌厉又不失法度,槊尖划破空气,带着一股沙场征伐的锐气,正是吴王李恪。
他显然练得十分专注,额角已见汗珠,并未察觉父皇的到来。
而杨妃则静静地坐在不远处的廊下,手中虽做着针线,目光却始终温柔地追随着儿子的身影,嘴角噙着一抹欣慰而又带着淡淡忧色的笑意。
李世民没有立刻出声,他驻足观看了片刻,眼中流露出赞赏之色。
李恪这手槊法,比起去年随驾狩猎时,又精进了不少,隐隐已有名将之风。
还是张瑾轻咳嗽了一声,惊动了院中之人。
李恪闻声收势,转身见到立于月门处的李世民,先是一愣,随即立刻将木槊交给一旁的内侍,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行礼:“儿臣参见父皇!不知父皇驾到,未能远迎,请父皇恕罪!”
廊下的杨妃也急忙放下手中活计,带着宫人上前盈盈拜倒:“臣妾参见陛下。”
李世民脸上露出笑容,上前一步,亲手扶起李恪,又对杨妃虚扶一下:“都起来吧,是朕没让人通传,扰了你们母子相聚了。”
他又拍了拍李恪结实的臂膀,赞道:“恪儿的槊法,越发精湛了,看来平日未曾懈怠。”
李恪恭敬回道:“多谢父皇夸赞,儿臣不敢懈怠,唯恐有负父皇期望。”
李世民点点头,又看向杨妃,语气温和:“朕方才用过膳,随意走走消食,听闻恪儿在此,便过来看看。你们母子继续说说话,不必拘礼。”
杨妃柔声道:“陛下能来,是臣妾与恪儿的福气。”她连忙吩咐宫人搬来坐榻,奉上香茗。
李世民并未入座,只是负手立于院中,目光扫过庭院景致,又落在李恪身上,随口问了些近日读何书、可有练习骑射等家常话。
李恪一一恭敬作答,言辞清晰,态度不卑不亢。这幅帝妃皇子于宫苑中闲话的场景,显得格外温馨。
然而,在这温馨之下,李世民看着眼前英武不凡的儿子,再想到朝中日益激烈的储位之争,心中那份复杂的思绪,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他并未久留,略坐了片刻,饮了半盏茶,便起身离去,留给这对母子更多的独处时间。
李世民走在寂静的宫道上,李恪那矫健的身影和杨妃那温婉中带着隐忧的眼神,在他脑海中交替浮现。
他轻轻叹了口气,这皇家天伦,终究是难以纯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