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 > 第186章 笔迹

第186章 笔迹(1/2)

目录

王崇基处理完手头最后一卷公文,揉了揉略显疲惫的眉心,正准备离开吏部衙门,却被两名面带忐忑的官员拦住了去路。

这两人,正是白天试图阻拦王玉瑱闯入的那两位考功司官员。

“王……王郎中,留步。”其中一人硬着头皮上前,拱手行礼,脸上堆着歉意的笑容,语气十分谨慎。

“今日午后……在廊下冲撞了令弟玉瑱公子,实属无心之失。当时我等不知是二公子驾临,言语间多有冒犯,心中实在惶恐……还望郎中能在二公子面前,代为解释一二,万万莫要因此等小事,惹得二公子不快。”

另一人也连忙附和,姿态放得极低:“正是正是,我等有眼不识泰山,还请王郎中多多美言。”

王崇基看着眼前这两位同僚战战兢兢的模样,心中了然。

他早从下属口中听闻了下午的那场小小风波,知晓自己那二弟当时心系好友讣告,面色必然不善,加上其本就不同于寻常官宦子弟的气度,怕是把这两人吓得不轻。

他脸上立刻浮现出惯常的温和笑容,摆了摆手,语气轻松地宽慰道:“二位同僚多虑了。此事我已知晓,原是一场误会。

我家二弟今日是因有急事寻我,心绪不佳,行事急切了些,并非有意针对二位。

他性子虽直,却非斤斤计较之人,此事他定然未曾放在心上。二位不必挂怀,安心便是。”

他这番温言安抚,态度诚恳,既点明了王玉瑱当时确有缘由,又给了对方台阶下,并未仗势压人。

那两位官员闻言,悬着的心这才彻底放回了肚子里,脸上瞬间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连连躬身道:“王郎中宽宏,如此我等便安心了!多谢郎中体谅!”

“同衙为官,理应互相体谅。”王崇基含笑点头,又客气了两句,这才与二人道别,迈步走出了吏部衙门。

坐在回府的马车上,王崇基回想起此事,不由得微微摇头。

二郎如今的气势是越发慑人了,仅是匆匆一面,便能令这些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胥吏如此惶恐。

只是,想到二郎今日是因宴清的噩耗而失态,他心中也不禁再次蒙上一层阴霾,为弟弟那位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至交好友,感到深深的惋惜。

……

王崇基踏着暮色回到王府,妻子崔嫋嫋早已候在门廊处,见他归来,脸上露出温婉的笑意,自然地迎上前,替他解下沾染了室外寒气的厚重官袍与大氅。

“夫君回来了。”

她一边将大氅交给身旁的侍女红枝,一边轻声吩咐:“红枝,去让小厨房将备好的膳食端上来吧。”

红枝应声而去。

王崇基舒展了一下有些僵硬的臂膀,感受着屋内融融的暖意,随口说道:“今日感觉天气暖和了些,这大氅穿着,竟有些捂得慌了。”

崔嫋嫋闻言,却不赞同地摇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这才刚有几分春意,最是反复无常的时候。

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时候脱得太早,最容易惹上风寒。你每日在衙署劳心劳力,更需仔细着些。

这大氅,说什么也得再穿几日,待天气真正稳住了再说。”

她言语轻柔,态度却十分坚决。

王崇基素知妻子在这些事上心细如发,且都是为了自己好,见她坚持,便也不再争辩,无奈地笑了笑:“好好好,都听夫人的。”

他转而问道:“父亲可回府了?”

“早已回来了,在东跨院给旭儿和琰儿教书呢。”崔嫋嫋答道。

王崇基点点头,又下意识地问了一句:“那……二弟呢?他可回来了?”

崔嫋嫋听他这般追问,不由得失笑,带着几分戏谑嗔怪道:“我的郎君,你呀……这整个王府上下,从父亲到三弟,再到各房事务,哪一样不够你操心的?

如今竟连小叔子回没回府,都要我这做嫂子的整日盯着不成?你若实在想知道,何不自己遣个人去他院里瞧瞧?”

王崇基被妻子说得有些讪讪,摸了摸鼻子,也觉得自己是有些操心过头了,笑道:

“是为夫糊涂了。罢了罢了,不管他们了,先用膳,先用膳。还是夫人这里的饭菜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