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他的暗房与她的破晓(2/2)
温念初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她每天黎明即起,带着相机和收集袋,沿着海岸线行走,寻找那些被自然和时间“修复”过的物件。她将泡毁的原稿碎片小心翼翼地剥离、扫描、放大,研究那些偶然形成的、无法复制的色彩晕染和肌理。
她在暗房里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尝试各种显影、定影、叠加、拼贴的手法。她不再追求画面的“完美”,而是追求那种“破碎与完整”、“伤痕与新生”并存的矛盾美感。
沈聿怀会在她陷入瓶颈时,递上一杯温水,或者用他心理学家的视角,提出一个一针见血的问题,帮她厘清思路。他从不干涉她的创作,只在她需要时,提供绝对的支持和理性的分析。
夜深人静时,她累得几乎虚脱,靠在他怀里,看着窗外天上的星辰,会喃喃自语:“沈聿怀,我觉得……我好像不是在‘创作’,我是在‘疗愈’。用相机,疗愈我自己,也希望能疗愈看到这些作品的人。”
沈聿怀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低声回应:“最高级的艺术,本就是一场双向的疗愈。”
时间在疯狂的创作中飞逝。距离oA展演只剩最后三天。温念初完成了大部分作品,但最重要的、作为系列核心的那张,她始终不满意。感觉还差一点,就差那最关键的一口气。
这天傍晚,她疲惫地走出暗房,看到沈聿怀正站在面朝大海的窗前,夕阳的金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沉静专注的侧影。他手中拿着一个她之前捡回来的、半边破碎又被海浪磨圆了边缘的深蓝色玻璃瓶,正对着光仔细看着,眼神深邃,仿佛在思考什么。
那一刻,光线透过破碎的瓶身,折射出梦幻而破碎的光斑,投映在他脸上和身后的白墙上,形成一种奇异而充满希望的美感。
温念初的心脏猛地一跳!就是它!
那种被破碎的介质过滤后,依然顽强透出的、被赋予了全新形态的光!这不就是最形象的“修复”吗?!让破碎本身,成为传递光的独特通道!
她几乎是扑到相机前,来不及调整复杂的参数,凭借本能,对着沈聿怀和那束透过破玻璃瓶的光,按下了快门。
“咔嚓!”
沈聿怀闻声回头,看向她。
温念初看着相机屏幕上的预览图——逆光中他模糊却温柔的轮廓,以及那束穿过破碎蓝玻璃、在白墙上投下的、如同星河般璀璨而破碎的光斑。
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她找到了。
那张核心作品,就叫——《破镜之光》。
她抬头,看向沈聿怀,脸上带着疲惫到极致却又兴奋到极致的红晕,声音哽咽却无比清晰:
“我完成了。”
然而,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沈聿怀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来自瑞士监狱管理局的官方加密邮件提示弹出,标题栏预览显示:
【关于沈镇宏死亡事件的补充调查报告(含异常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