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 > 第146章 瞳孔观察:颅内损伤的无声信号

第146章 瞳孔观察:颅内损伤的无声信号(1/2)

目录

第一节石锤惊魂

初夏的采石场像个巨大的蒸笼,阳光把满地碎石子晒得发烫,踩上去能感觉到热气顺着帆布靴底往上窜,连呼吸都带着股灼热的尘土味。士兵王石头光着膀子,古铜色的皮肤上满是汗珠,顺着肌肉的沟壑往下淌,滴在碎石上,瞬间就被蒸发成一道白印。他双手握着柄半人高的石锤,手臂上的青筋随着挥锤的动作凸起,“咚!咚!”的砸石声在山谷里回荡,每一下都震得地面微微发颤。

“石头哥,歇会儿!喝口凉水解解渴!”旁边的新兵王小二提着个陶壶跑过来,壶身裹着湿麻布,还带着点凉气。他刚入伍三个月,力气小,砸不了几下就气喘吁吁,看着王石头挥锤的利落劲儿,眼里满是佩服,“你这力气也太吓人了,我砸三块石头的功夫,你都砸十块了!之前你腹腔出血刚好没多久,咋不多歇会儿?”

王石头停下动作,接过陶壶,仰头灌了一大口,凉水顺着喉咙滑下去,才稍微压下了喉咙里的干渴。他抹了把脸上的汗,露出道浅浅的疤痕——那是去年跟秦军对峙时,被长矛捅穿腹腔留下的,当时林越用骨针缝了二十多针,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歇啥?工事早一天修好,弟兄们守着就多一分底气。我这条命是营里给的,多干点活算啥?”

他把陶壶递还给王小二,又拎起石锤,准备继续砸。可就在他双脚分开站稳,刚要挥锤时,脚下的碎石突然“哗啦”一声滑动——原本被踩实的碎石堆,不知怎么突然松垮,他的右脚瞬间陷了进去,身体失去平衡,手里的石锤脱手飞了出去。

石锤在空中划了道弧线,重重砸在旁边一块半人高的巨石上,“哐当”一声巨响,火星四溅。更要命的是,石锤被巨石反弹回来,带着股狠劲,“咚”的一声正砸在王石头的后脑勺上。

那一下力道极重,王石头连哼都没哼一声,像被抽走了所有骨头,直挺挺倒在地上。手里的陶壶“哐当”掉在地上,凉水流在碎石上,很快就没了踪影。周围砸石头的士兵们都愣住了,几秒钟后才反应过来,纷纷扔下手里的工具围过来。

王小二跑得最快,他扑到王石头身边,颤抖着伸手探他的鼻息——有气,可王石头的后脑勺已经肿起一个拳头大的血肿,皮肤发紫,像扣了个紫馒头。他试着喊了两声“石头哥”,王石头双眼紧闭,眉头皱得紧紧的,怎么喊都没反应,嘴角还偶尔抽搐一下,看着格外吓人。

“快!快去医疗帐找林郎中!王石头被石锤砸到头了!昏迷了!”王小二嘶吼着,声音都变了调,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想起去年王石头腹腔出血时,脸色惨白地躺在医疗帐里的样子,心里满是恐慌——这次是头,比肚子伤更危险,要是救不回来可怎么办?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正在视察防御工事的赵括耳朵里。他骑着马,看着远处正在搭建的土墙,心里正盘算着进度——再过十天就是秦军约定的决战日,工事必须在五天内完工,不然防守会很吃力。听说王石头受伤昏迷,他心里一紧,立刻拨转马头,往采石场赶。

“让开!都让开!”赵括骑着马冲过来,看到围在地上的士兵,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王石头身边。他蹲下来看了一眼,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还愣着干啥?赶紧找副担架,把人抬到医疗帐!让林越立刻过来治!耽误了工事进度,你们谁担得起?”

士兵们赶紧跑去附近的工棚找简易担架,很快就抬着一副用树枝和麻布绑成的担架跑回来。两个士兵刚想弯腰把王石头抬上去,就被一个清亮的声音厉声拦住:“住手!不能抬!谁都不准碰他!”

林越背着药箱,跑得满头大汗,帆布靴上沾满了尘土和碎石。他刚在医疗帐里整理草药,就听卫生兵说王石头在采石场被砸伤了头,心里“咯噔”一下——头部损伤最忌随意移动,尤其是昏迷的患者,一旦有颅内出血或脑水肿,移动时头部晃动会加重损伤,甚至引发脑疝,那可是会要命的。

“林郎中?你咋来了?”赵括看到林越,语气带着点不耐烦,“快让他们把人抬走啊!再耽误下去,人要是出了问题,工事进度也得拖慢,这仗还怎么打?”

“赵将军!现在绝对不能移动他!”林越蹲在王石头身边,手指轻轻碰了碰他后脑勺的血肿,触感坚硬,能感觉到皮下组织已经严重肿胀,“他是头部外伤导致的昏迷,现在不知道颅内有没有出血或水肿,随意移动会让头部晃动,可能加重颅内损伤,甚至引发脑疝——脑疝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就算抬到医疗帐,也可能救不回来了!”

“脑疝?”赵括愣了愣,他打过不少仗,见过断胳膊断腿的,却从没听过这个词,可从林越的眼神里,他看到了从未有过的严肃,心里的急躁慢慢压下去了些,“那……那总不能让他一直躺在这吧?太阳这么毒,晒都能把人晒坏!”

林越没理会赵括的焦虑,从药箱里掏出个东西——是他穿越时带过来的智能手机,屏幕上显示电量只剩8%。这手机平时他舍不得用,只有在紧急医疗检查时才拿出来当手电筒,现在正好派上用场。“李小丫!”他朝身后喊了一声,跟着他来的李小丫立刻跑过来,“你去附近的井里打两桶井水,再拿五块干净的粗布巾,越快越好!”

“好!我马上去!”李小丫点点头,转身就往采石场边缘的水井跑。她知道林越这么急肯定是情况危急,不敢有丝毫耽误,脚步快得像阵风,辫子在身后甩得笔直。

王石头躺在碎石地上,脸色越来越白,嘴唇干裂,眉头皱得更紧了,像是在忍受极大的痛苦。林越看着他的脸,心里清楚——头部损伤的黄金急救时间只有两个时辰,必须在这两个时辰内判断清楚伤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不然王石头真的可能醒不过来。

第二节瞳孔辨危

李小丫提着两桶井水跑回来时,粗布巾都被汗水浸湿了,桶里的水晃荡着,溅了她一裤腿。“林郎中!水和布巾都拿来了!”她把水桶放在旁边的平地上,喘得直弯腰,额头上的汗珠滴进桶里,泛起细小的涟漪。

林越点点头,先从药箱里拿出一副干净的纱布,铺在王石头头下,防止碎石硌伤头皮。“王小二,你过来帮个忙——双手轻轻托着王石头的后脑勺,保持头部水平,绝对不能让头晃动,哪怕是一点点也不行。”

王小二赶紧蹲下来,双手小心翼翼地托住王石头的头,手指微微发抖,大气都不敢喘。他能感觉到王石头后脑勺的血肿硌着手心,心里又慌又疼,只能在心里默念:石头哥,你一定要没事啊。

林越掏出手机,按亮屏幕,打开手电筒功能——一道微弱但集中的光束照了出来,刚好能照亮王石头的眼睛。他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撑开王石头的左眼眼皮,光束对准瞳孔——原本应该收缩到三毫米左右的瞳孔,现在却有五毫米大,而且被光照射后,收缩得很慢,反应很迟钝。

“记下来,左眼瞳孔直径五毫米,对光反射减弱。”林越一边观察,一边对李小丫说,“你把我之前画的瞳孔示意图拿出来,对照着看。”

李小丫赶紧从药箱的侧袋里掏出一块竹片——上面是林越半个月前画的示意图,左边画着正常瞳孔,标注着“直径3-4毫米,两侧对称,对光反射灵敏”;右边画着异常瞳孔,分了“一侧大一侧小”“双侧扩大”“对光反射消失”三种情况,每种

林越又用同样的方法撑开王石头的右眼眼皮,光束照过去——右眼瞳孔只有三毫米,被光照射后,立刻快速收缩,反应很灵敏,和左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不好!两侧瞳孔不对称,左眼扩大,对光反射减弱!这是颅内压升高的典型信号,有脑疝风险!”林越的声音沉了下来,心里的弦瞬间绷到最紧。他之前在现代医学教材里学过,颅内压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压迫动眼神经,导致瞳孔一侧扩大,一旦压迫加重,瞳孔会进一步扩大,对光反射消失,紧接着就是脑疝,那时候再救就晚了。

“脑疝……很严重吗?”赵括凑过来看了一眼,虽然看不懂瞳孔大小的区别,但从林越的语气里,他能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那现在该怎么办?能治吗?”

“能治,但必须立刻采取降颅压措施!”林越拿起一块粗布巾,放进井水里浸湿,拧到半干——不能太湿,不然水会流进耳朵里,也不能太干,不然没效果。他把布巾敷在王石头的额头和两侧颞部(太阳穴附近),“冷敷能收缩头部血管,减轻脑水肿,从而降低颅内压,这是现在最有效的紧急措施。李小丫,你负责换布巾,每隔五分钟换一次,保证布巾始终是凉的,不能变热。”

“好!我记住了!”李小丫赶紧拿起另一块布巾,浸湿拧干,准备随时替换。

林越又转向旁边的几个士兵:“你们去捡几根粗细均匀的树枝,大概一米长,再找些藤蔓,搭一个简易支架——支架的高度要刚好能把王石头的上半身垫高30度,记住,是上半身,不是整个身体,头部也要跟着一起垫高,保持水平。”

“30度是多高啊?我们没量过……”一个士兵挠了挠头,有点为难。

林越从药箱里拿出一根提前做好的简易标尺——是用树枝削的,上面刻着刻度,30度对应的高度刚好是30厘米。“你们搭的支架,最高处要和这个标尺的30厘米刻度对齐,这样就能保证上半身垫高30度。这个角度能减少脑部的血液灌注,进一步降低颅内压,是经过验证的最佳角度,不能多也不能少。”

士兵们拿着标尺,赶紧去捡树枝。很快,几根树枝被藤蔓绑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支架,放在王石头身后,高度刚好符合要求。两个士兵小心翼翼地抬起王石头的上半身,慢慢放在支架上,确保他的头部和身体始终保持水平,没有丝毫晃动。

赵括站在旁边,看着林越有条不紊地指挥,一会儿观察瞳孔,一会儿指导冷敷,一会儿调整支架,心里的怀疑慢慢变成了敬佩。他之前只想着工事进度,却没考虑到王石头的生命安全,现在才明白,林越的“慢”不是耽误时间,而是为了更安全地救人。“林郎中,刚才是我太急躁了,没考虑到这么多,你别往心里去。接下来都听你的,只要能救王石头,工事晚几天没关系。”

林越笑了笑,没说话,注意力又回到了王石头的瞳孔上。他每隔两分钟就用手机照一次,记录瞳孔的变化。手机的电量越来越少,已经降到了5%,屏幕上开始弹出“电量过低”的提示。他心里有点慌——要是手机没电了,就没办法精准观察瞳孔大小,只能靠肉眼估计,误差会很大,很可能错过关键的病情变化。

“王小二,你再辛苦一趟,去医疗帐把我的那个银色小盒子拿来——里面装着备用的纽扣电池,能给手机应急充电。”林越突然想起自己之前准备的应急电源,虽然电量不多,但足够支撑手电筒用一个小时,“快去快回!”

王小二点点头,起身就往医疗帐跑。他跑得比刚才还快,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快点,不能让林郎中的手机没电,不能耽误石头哥的救治。

林越看着手机屏幕上跳动的电量,又看了看王石头苍白的脸,心里默默祈祷:再撑一会儿,电池很快就来了,王石头也能撑过去的。他想起先生说过的话:“医者面对急症,不仅要有医术,还要有耐心和细心,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是生死的转折点。”现在,他就是在和时间赛跑,和颅内压升高赛跑,而瞳孔的变化,就是最关键的信号。

第三节冷敷护脑

太阳慢慢爬到头顶,采石场的温度越来越高,空气里的尘土都带着灼热的气息。可王石头身边却因为持续的冷敷,保持着一片清凉——李小丫每隔五分钟就换一次布巾,井水用完了,就让士兵们再去打,她的胳膊都酸了,额头上的汗擦了又冒,却没敢有丝毫停顿。

“林郎中,你看,这块布巾又热了,我再换一块。”李小丫拿起一块新的布巾,浸湿拧干,小心翼翼地换下王石头额头上的旧布巾。她能感觉到王石头的体温比刚才稍微降了点,心里松了口气——看来冷敷真的有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