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哀牢山笔录 > 第30章 巨树下蛇鳞反光

第30章 巨树下蛇鳞反光(1/2)

目录

暴雨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渐渐停歇,如同它来时一样突兀。最后的雨丝不再是垂直的鞭挞,而是变成斜飞的、冰冷的雾气,在渐弱的狂风中打着旋,最终彻底消失,只留下无边的潮湿和浸透骨髓的寒意。森林仿佛刚从水底被打捞出来,每一口呼吸都带着浓重得化不开的水汽和泥土深处翻涌上来的腥腐气味。每片树叶、每根枝条都挂满了沉重的水珠,它们汇聚、滑落,发出单调而清晰的“嘀嗒”声,在这片被暴雨洗涤后的死寂中,显得格外刺耳,仿佛某种倒计时,敲在每个人的心坎上。

寒冷,成了眼下最具体、最残酷的敌人。湿透的衣物早已失去了保暖的功能,像一层冰冷的第二皮肤,紧紧包裹着躯体,贪婪地汲取着那一点点可怜的热量。牙齿不受控制地磕碰,发出“咯咯”的声响,几个人蜷缩在岩壁那浅窄的凹陷处,尽可能紧密地挤靠在一起,试图从彼此颤抖的身体里获得一丝微薄的暖意。然而,湿冷是无孔不入的魔鬼,依旧顺着脊椎向上爬,让他们的四肢百骸都沉浸在一种麻木的僵硬感中。城城侧躺着,尽量避免压迫到受伤的腿,但那伤口被雨水长时间浸泡,已经显得异常苍白、肿胀,边缘微微外翻,泛着一种令人不安的淡粉色,轻轻一碰就带来钻心的疼痛和冰冷的麻木。李建国靠坐在最里面,脸色在逐渐透出的晨曦微光中,不是苍白,而是一种缺乏生气的灰败。背部的伤口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剧痛,失温更让他的意识如同风中残烛,时而清醒,时而模糊。他只能用力咬着舌尖,依靠那一点腥甜和锐痛,强迫自己保持清醒,但眼神深处的疲惫与涣散,却难以完全掩饰。

“必须生火,不然没被怪物吃掉,先冻死了。”秦川的声音嘶哑,带着明显的颤音。他挣扎着,用几乎冻僵的手臂支撑起身体,离开了那一点点可怜的、由人体汇聚的温暖区域。每一步都感觉像是在粘稠的冰水里跋涉。他在岩壁附近踉跄地搜寻,专挑那些被风雨刮断、落在岩壁下方相对干燥处的细小枯枝,以及那些看似湿透、但内部或许还保留着一丝干燥的厚树皮。他的手指冻得不听使唤,好几次都差点让收集到的少量燃料滑落。幸运的是,那个廉价的塑料打火机,虽然彻底浸了水,但似乎是命运残留的一丝怜悯。秦川用自己内衣相对干燥的角落,小心翼翼地、反复地擦拭打火机的每一个部件,特别是那小小的金属电板和石芯。他深吸一口气,试图稳住颤抖的手,然后,“咔哒…咔哒…”几次失败的尝试后,只有零星的火花。就在绝望开始蔓延时,一朵微弱的、蓝黄色的火苗终于蹿了起来,顽强地燃烧着。

这朵火苗,成了绝望深渊里唯一的光。秦川几乎是屏住呼吸,用最轻柔的动作,引燃了准备好的、最细碎干燥的引火物——那是他从树皮内侧剥下来的一点绒毛和纤维。火苗贪婪地舔舐着,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慢慢壮大,然后小心翼翼地添加更粗一些的细枝。篝火,终于燃起来了。

橘红色的火焰开始稳定地跳跃,驱散了身体周围一小圈的黑暗和深入骨髓的寒意。光与热,这人类最古老的伙伴,带来了难以言喻的慰藉和一丝久违的、属于文明世界的安全感。几人几乎是匍匐着围拢过来,伸出僵硬如同冰棍的手脚,感受着那灼热的气流舔舐皮肤,带来针扎般的刺痛感,随即是缓慢复苏的暖意。他们小心翼翼地烘烤着湿透的衣物,水汽被蒸发,形成白色的雾气缭绕在周围,带着布料和身体混杂的气味。黑子也挤了进来,寻找着一个不至于被烫到又能充分感受热量的位置,舒服地趴下,伸展着身体,让湿漉漉的皮毛在火焰的烘烤下慢慢蒸腾出白汽,喉咙里发出满足的、极轻微的呼噜声。

简单的休整和一点点用金属水壶烧开的、滚烫的热水下肚后,那暖流仿佛注入了几乎冻结的血管,众人的精神肉眼可见地恢复了一些。脸上有了点血色,颤抖也渐渐平息。天光渐亮,虽然依旧被浓密得如同墨绿色穹顶的树冠过滤得如同阴沉的黄昏,但至少能勉强看清周围的环境——倒伏的树木像巨人的残骸,地面上被暴雨冲刷出的沟壑如同大地的伤口,泥泞不堪,每一步都可能陷进去。

“我们得确定方向,”李建国声音依旧虚弱,但眼神恢复了些许锐利,他看向秦川,目光中带着询问和最后的期望,“还能判断大致方位吗?”

秦川摇了摇头,脸上是深深的无奈和挫败。他掏出那个早已指针乱转、如同没头苍蝇般的指南针,又拍了拍口袋里那些彻底黑屏、被水泡得鼓胀的电子设备。“指南针早就失灵了,电子设备全毁,昨晚又一阵乱跑……我们现在可能离那个弓箭手指的方向更远了,甚至可能是在相反的方向。”他的声音低沉,每一个字都像石头一样砸在众人心上。希望,如同这林间的晨雾,看似存在,却抓不住实体,反而更添迷茫。

就在这时,一直在火堆旁假寐,享受着难得温暖的黑子,突然抬起了头。它那双机警的眼睛睁开,耳朵像雷达一样灵活地转动着,最终定格在山坡下方的密林深处。它的鼻翼剧烈翕动,用力嗅着空气中的什么味道,喉咙里发出一种介于疑惑和警惕之间的、压抑的低呜声。这声音不同于之前遇到直接威胁时的狂躁,更像是一种深沉的、源自本能的戒备。

“黑子,怎么了?”城城第一时间警觉起来,顾不上腿上的疼痛,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那根充当拐杖的粗树枝,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黑子没有像往常那样冲着可疑方向狂吠或龇牙咧嘴,而是缓缓站起身,肌肉紧绷,朝着那个方向谨慎地走了几步。然后,它停下来,回头望着众人,眼神异常严肃,甚至带着一种催促的意味,喉咙里的低呜声变得更加急促。它再次转向那个方向,又回头看看,如此反复。

经历了沼泽地的预警、怪藤林的示警,众人对黑子这种超越常理的直觉已经深信不疑。一种无形的紧张感再次攫住了他们。没有犹豫,他们迅速而无声地熄灭了篝火,用泥土和湿叶仔细覆盖,尽可能抹去停留的痕迹。然后,李建国在秦川和城城的搀扶下,一行人跟着黑子,踩着厚厚的、吸音的腐殖层,小心翼翼地向山坡下走去。

越往下,地势似乎越开阔,但光线却愈发昏暗。这里的树木不再是山坡上那种相对“年轻”的状态,而是呈现出一种古老的、近乎原始的样貌。树干粗壮得需要数人合抱,树皮皲裂成深色的沟壑,爬满了厚厚的、湿滑的苔藓和不知名的菌类。树冠层层叠叠,相互交织,几乎完全遮蔽了天空,只有极少数的、苍白无力的光柱,侥幸穿透叶海的缝隙,如同舞台的聚光灯,短暂地照亮下方一小片区域,随即又被无边的幽暗吞噬。空气中那股陈腐的、带着甜腻气息的味道越发浓重,像是某种巨大生物巢穴的气息,又像是无数植物在密闭空间里缓慢腐烂发酵形成的特殊气味,吸入肺里,带着一种粘稠感。脚下的腐殖质厚得惊人,踩上去如同地毯,吸收了所有的脚步声,只有他们沉重的呼吸和心脏擂鼓般的跳动声在耳边回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