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网络的风(2/2)
李粉立刻反击:“酸!接着酸!步行者东部第一不是吹出来的!李特数据全面,防守顶级,RoY实至名归!大姚是很强,但球队没进季后赛是事实吧?”
“要不是斯特恩硬捧,RoY是谁的还不好说呢!”
“呸!你家大姚背后中国市场不是优势?双标狗!”
还有看热闹的搅屎棍:“别吵了别吵了,都是中国人,谁赢不是赢?我宣布,本人既是姚蜜也是李粉,简称‘姚特粉’(特别粉)!”
“滚粗!墙头草!”
贴吧里各种神帖层出不穷:
《理性讨论,李特和孙悦谁的天花板更高?》(当时孙悦刚在国内崭露头角)
《如果李特和大姚联手,能否干翻oK组合?》
《报!李特赛后更衣室接受采访视频流出!英语说得真溜!(附模糊视频下载链接,需回复可见)》
回复里清一色的:
“沙发!”
“板凳!LZ好人一生平安!”
“顶!为国争光!”
“已下载,速度慢得像蜗牛……”
一些所谓的“篮球专家”也开始在报纸专栏和早期博客上蹭热度。有人盛赞李特代表了篮球的未来,是“全能锋线”的典范;也有人谨慎地表示,李特的成功有其特殊性,不宜盲目复制,中国篮球还是要扎扎实实抓青训。
街头巷尾,学校食堂,只要有电视机的地方,总能听到关于这轮系列赛的讨论。
“昨天李特那球你看了没?太硬了!”
“看了看了!艾弗森都服了!”
“我觉得还是大姚厉害,你看他那身高,站那儿就是威胁。”
“你懂个屁!篮球不是光有身高就行的!”
这股热潮甚至蔓延到了非体育领域。一些时尚杂志开始分析李特的穿着打扮,讨论他那“高级脸”。音乐电台也会偶尔插播一下关于步行者比赛的快讯。
可以说,这轮与76人的七场大战,通过电视转播和新兴的互联网,真正让李特这个名字,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刻进了无数中国年轻人的脑海里。他不再只是一个“在美国打球的华侨”,而是一个在NbA最高舞台上,与超级巨星搏杀,并且战而胜之的英雄。他所展现出的那种冷静、强硬、技术和斗志,极大地满足了当时国人对“中国力量”在世界上扬眉吐气的某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