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通灵列车 > 第46章 静好

第46章 静好(1/2)

目录

他们牵着两匹瘦马,驮着从黑石山熔洞里扒出的几袋焦炭与碎铁,慢吞吞地回到杉木村的坟坡。

雪已经化得七七八八,无名碑排成一列,像沉默的哨兵。

碑后的地,早被春雪浸得酥松,一踩一个脚印。艾蕾把鹿角杖插在奶奶碑前,长长吐了口气:“以后,不走了吧?”

陈秋旭“嗯”了一声,把一袋沉甸甸的东西卸到地上——里面除了焦炭,还有几把山匪没用完的短铲、铁耙,以及一只被火烤得半焦的木箱,箱角刻着细小的字:

“植作纪要”。

第二天清晨,艾蕾蹲在碑后空地上,双手抱着膝盖,看着那箱“植作纪要”发呆。

她从小只会采药、晒药、碾药,种菜仅限于把种子往土里一撒,然后听天由命。

陈秋旭把箱子打开,取出几包油纸裹得严严实实的种子:

矢车菊、紫花苜蓿、雪里蕻、冬葱、还有几粒她根本叫不出名字的小黑籽。

“先分畦。”

陈秋旭说。

艾蕾眨眨眼:“什么是畦?”

陈秋旭看她一眼,顺手用脚尖在地上划出一条直线,再取短铲,一铲下去,泥土翻起,带着潮湿的腥甜味。

“这就是畦。”

艾蕾恍然大悟,立刻学着他的样子,一铲一铲挖,结果把直线挖成了波浪线,还差点铲到自己的脚背。

陈秋旭没有笑,只是接过铲子,示范如何“起垄”:

铲面与地面呈三十度角,力道从腰送到腕,一垄土便整齐得像被尺子量过。

艾蕾看得发愣,忍不住问:“你怎么连挖土的角度都知道?”

陈秋旭不答,继续讲解:“矢车菊喜冷凉,播深半指;

苜蓿需拌根瘤菌,否则长不壮;

雪里蕻要先浸种,水温三十五度,浸四个时辰;冬葱得斜插,留出葱白呼吸的空隙……”

他说一句,艾蕾点一下头,点着点着就变成了小鸡啄米。

末了,他拿出一只拳头大的陶罐,里面装着淡褐色的粉末。

“底肥。”

他打开罐塞,一股淡淡的鱼腥混着草叶味飘出来。

“鱼骨粉、腐殖土、还有火山灰,比例七比二比一。”

艾蕾瞪圆了眼:“你怎么连火山灰都带回来了?”

陈秋旭把粉末沿着垄沟均匀撒下,动作稳得像在量药。

“顺手。”

艾蕾蹲在一旁,双手托腮,看着这个前一秒还在尸山血海里劈人骨的男人,此刻正蹲在地上,用指尖捻土测湿度。

“你……其实是个花匠吧?”

她小声嘀咕。

陈秋旭头也不抬,把一粒矢车菊种子按进泥土,指尖压平。

“以前是,以后也是。”

他终于给了句回应,却等于没回应。

艾蕾想追问,又想到他从来不多解释,只好把疑问咽回肚子,转而拿起水壶。

结果水壶没拿稳,水柱直冲陈秋旭的靴子。

他低头,看着迅速浸透的靴面,又看看艾蕾。

艾蕾僵在原地,露出标准的“我不是故意的”笑容。

傍晚,最后一缕夕阳把两人影子拉得极长。

垄沟整齐,种子安然入土,像一排排小小的承诺。

艾蕾坐在碑前,把鹿角杖横在膝上,忽然问:

“等它们开花,你会留下来看吗?”

陈秋旭把铲子立在一旁,刀却解下来,放在垄沟尽头,像给土地划一条看不见的分界线。

“花开之前,刀不离开土地三尺。”

他说。

艾蕾愣了愣,随即咧嘴笑,露出缺了一角的虎牙。

“那我就负责浇水,顺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