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星鵡的计划(4K)(2/2)
两位身著传统纱丽、头顶水壶与篮子的妇女在一旁观望。
背景中,恆河静静流淌,而在这河流的对岸,阳光照耀下,一座巨大的现代化化学工厂拔地而起,工厂內高塔林立、烟囱耸立、管道、储罐密布。
在图片的上半部,橙色的天空中伸出一只淡肤色的手,拇指与食指之间夹著一个装满红色液体的试管,正倾倒在农民及其型上。
报导的內容如下:“牛在田里干活,永恆的恆河,古老的大象,如今,这些古印度的象徵与现代工业的新愿景並存。”
“印度正在建设工厂以加强经济发展,並承诺为4.5亿人提供一个璀璨的未来”
。
“然而,印度需要西方世界的技术知识。这正是联合碳化物公司与印度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合作的原因。”
“利用科学资源在孟买附近建设一家生產化学產品和塑料製品的大型工厂。”
“在自由世界的各个角落,联合碳化物公司已承诺建造工厂,生產化学產品、塑料製品、气体和合金。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合作伙伴们为能与这个伟大国家的民眾分享他们的知识与技术而深感自豪。”
这段文章以一句劝诫做结:“请来信索取一本名为联合碳化物公司的神奇世界”的小册子。”
並且,星鵡也在档案室內,找到了这个小册子。
在该小册子中,联合碳化物公司介绍了其在碳、化学產品、天然气、金属、
塑料製品以及能源等诸多领域所拥有的丰富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如何在每个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运作。
联合碳化物公司描述—一他们在日復一日地孕育出新的奇蹟。
从星鵡整理到的资料来看,联合碳化物公司描述的奇蹟在印度找到了得以兑现的契机。
正如之前的cg所说,当时的印度联邦正全力以赴地试图摆脱自古以来便如影隨形、难以驱散的饥荒阴霾——绿色革命。
这一转机的出现,源於一批从墨西哥引进的毫不起眼的穀物—是一种高產的玉米新品种。
种玉米品种凭藉其沉甸甸的穗子,其不易受到风、光照变化或暴雨影响,加之其短茎对营养需求较低,生长迅速,使得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可实现多次收穫。
为了实现高產种子的多次收成目標,必须投入大量的水资源和肥料。
在短短五年间,绿色革命使印度的化肥消耗量激增了三倍。
然而,高產品种的遗传基础极为狭窄,由此引发的单一栽培模式使得这些新作物在面对疾病和昆虫时的脆弱性显著增强,甚至提高了十倍。
水稻成为至少上百种不同种类的捕食性昆虫的首选目標。
捕食性昆虫短短几天內便能摧毁数亩的稻田。
在大部分地区,还有一种条纹蚜虫的入侵更是摧毁了多座种植园。面对如此灾难,印度农民发现自己几乎束手无策。
为了推动联邦工业化进程,印度联邦鼓励本地生產杀虫剂。
然而,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本地製造的產品已明显力不从心。
更为严重的是,许多杀虫剂含有ddt或六氯环己烷,这些物质已被证实对植物、动物乃至人类都极具危害,因此部分国家已將其禁用。
印度联邦的领导人很快意识到,国內无法为农民提供足够的有效杀虫剂。
於是,在1966年,他们决定向国外製造商寻求帮助。
联合碳化物公司等多家企业已在印度设厂。
纽约的这家跨国公司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隨即从销售团队中派出一名优秀代表前往印度联邦的首都。
他便是年轻的阿根廷农艺工程师爱德华多穆尼奥斯。
【解锁人物更多信息—爱德华多穆尼奥斯】
这已经是星鵡第二次阅读到关於这位阿根廷人的信息了。
他在这些资料中,对这位阿根廷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从资料上来看,这位全身心投入的销售代表此前已有成功的案例。
在这个名为地球的世界上,一个名叫南美洲的地区受益於“西维因”,也就是农药。
於是,这位阿根廷人一穆尼奥斯以高超的策略开启了他在印度的使命,並迅速证明了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
碳化物印度子公司的几位高管,以及农业部和计划委员会的百余名高官齐聚一堂。
在眾多记者和摄影师的聚焦下,他们共同庆祝当日下午在农业部签署的一份准歷史性协议。
这份协议旨在助力印度农民抵御蚜虫及其他昆虫对其庄稼的破坏。
根据协议,將即刻从美国进口1200吨西维因,而作为回报,碳化物公司承诺在五年內於印度兴建一座生產该杀虫剂的工厂。
爱德华多穆尼奥斯与一位名叫萨达尔辛格的高官就该协议进行了谈判。
辛格表示,他急切期盼著首批农药的到来。
他们的家乡位於受灾的地区,那里的农民正是这些掠夺性昆虫的首批受害者。
机会如期而至,碳化物公司的特使得以比预期更早地满足印度合作伙伴的期望。
两周后,这批珍贵的西维因如期抵达。
然而,当他们发现这批从埃及船上运来的西维因竟是浓缩品,必须经过適当处理才能投入使用时,先前的兴奋之情瞬间便烟消云散了。
在专业术语中,这一处理过程被称为“配方”,即把浓缩的西维因与沙子或石膏粉进行混合。
正如在药物活性物质中添加以便服用一样,沙子可作为西维因的载体,使使用者能够根据特定需求精准地撒下或喷洒杀虫剂。
在印度联邦境內,此类调配工作的小工厂並不罕见,但联合碳化物公司却有著別样的打算。
联合碳化物公司计划自行建造配方工厂来调配西维因。
儘管印度联邦的《工业发展与管制法》明文规定,仅允许规模较小且具有印度国籍的公司建造此类工厂。
但联合碳化物公司很有经验,它完全可以找人作为幌子,轻鬆地绕过这一法律限制。
同世界上其他诸多地区一样,印度联邦也从不缺乏那些隨时准备在各类商业交易中扮演中介、代理人乃至买办角色的中间人。
1967年6月的某个清晨,一位面带喜色的男人踏入了联合碳化物公司的办公室。
而星鵡也从档案里找到了这个男人和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交流。
【这信息量也太大了吧!】
【这gg宣传分析有意思,把印度联邦描绘得好像在西方帮助下才进步似的,感觉这背后还有其他猫腻啊!是不是在给后面的作品做铺垫】
【哇,这联合碳化物公司真是无孔不入啊,连这种法律漏洞都能钻!】
【回楼上,泰拉联邦也挺常见的,不少大资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