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小镇炊烟米其林 > 第107章 淬火成钢

第107章 淬火成钢(2/2)

目录

4.融入当地,灵活应变:大胆使用本地优质食材和基础调料,发掘其本味之美。

策略调整立竿见影。下午的宴席,虽然依旧忙碌劳累,但混乱程度大大降低。苏琪不再执着于复杂香料,专注于一道“家常梅菜扣肉”,在李大婶的指导下,掌握了用巨大蒸笼控制火候的秘诀,成品黝黑发亮,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得到了“这闺女手艺真不赖!”的夸奖。我负责的“豆瓣烧鱼”,放弃自带料包,改用本地产的、香气浓郁的豆瓣酱,大火猛攻,做出的鱼色泽红亮,咸香微辣,极其下饭,很快就被一扫而空。

陈默也不再是纯粹的观察者,他挽起袖子,凭借出色的空间规划和逻辑思维,协助苏小豆重新规划了食材堆放区和传递路线,减少了大量无效奔波。苏小豆则发挥他“人形计量仪”的特长,快速准确地为大锅菜分配复合调料,保证了味道的稳定。小辉成了最可靠的“消防员”和“搬运工”,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冲。

第二天,我们更加从容。甚至开始尝试一些基于本地风味的小“心机”。苏琪在制作“粉蒸肉”的米粉时,悄悄掺入了一点研磨的花椒粉和五香粉,蒸出的肉在软糯咸香之余,多了一丝隐约的麻香和更深邃的底蕴,吃起来格外解腻增香。这道看似普通的粉蒸肉,意外地成了第二天最受欢迎的菜品,被乡亲们夸“有股说不出的香,越吃越想吃!”

到了第三天,正婚宴当天,我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热火朝天的氛围。晒谷场上,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新郎穿着西装,新娘穿着秀禾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们穿着新衣在桌间穿梭打闹,老人们聚在一起笑着点评菜品,整个场地充满了喜庆和活力。

我们穿着沾满油污却倍感自豪的“战袍”,在灶台前与婶子们默契配合。熊熊灶火映红了我们的脸,锅铲与铁锅的碰撞声如同激昂的乐章。苏琪甚至能用带着口音的方言和婶子们开玩笑了:“王婶,您这火挑得可真‘旺势’!”“李婶,您切的这姜丝,快赶上我的头发丝细了!”

当最后一道寓意“福寿全归”的全家福砂锅被热气腾腾地端上主桌,新郎新娘带着家人特意来到厨房区敬酒,新娘子拉着我和苏琪的手,真诚地说:“林姐,苏琪姐,真的太谢谢你们了!这几天的菜,大家都说好吃,有面子!辛苦了!”那一刻,连日的疲惫仿佛瞬间消散,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被认可的喜悦,以及融入这片土地的温暖,充满了我们的胸腔。

回去的路上,我们瘫在颠簸的小货车里,浑身像散了架,骨头缝里都透着酸疼,但每个人的眼睛都亮晶晶的,脸上带着傻乎乎的笑容。

“我现在宣布,”苏琪豪气干云地宣布,“这世上,就没有我苏琪搞不定的锅!”

陈默望着窗外的稻田,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烟火人间,最是生动。”

小辉已经靠着车厢壁睡着了,怀里还抱着一包赵家硬塞给我们的、自家种的花生,鼾声轻微。

我看着他们,心里满是柔软的感慨。这三天,我们付出的不仅是体力,更是打破了自身的局限,学会了谦逊、协作和变通。我们被这片土地和它热情朴素的人们所教育,也最终用我们的真诚和技艺,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喜爱。

我们知道,经过这场流水席的“淬火”,我们这支团队,已经从一块生铁,锻打成了一块更加坚韧的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