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苏晴的命运与积分兑换升级(2/2)
晚上,苏嫂子带着苏晴来沈家吃饭,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她用赚来的钱买的苹果:“秀莲,小浩,这是我给你们买的苹果,谢谢你们这几天的帮忙。”
李秀莲连忙接过苹果,笑着说:“你这孩子,跟我还客气什么?快坐,饭刚做好,都是你爱吃的。”
饭桌上,苏晴兴奋地跟沈浩和林晓雅说,妈妈给她买了新棉袄和新画册,还说以后要跟沈浩一起学画画,一起跳皮筋。沈浩也开心地说,等爸爸从沿海回来,要给苏晴带电子表,让她也能在幼儿园里神气神气。
沈建国看着热闹的饭桌,笑着说:“等我下个月去沿海,给苏嫂子带点好布料,让她缝点更好看的鞋垫,咱们卖到别的县城去,肯定能赚更多钱。”
苏嫂子听着,心里满是期待,手里的筷子夹了块肉,放进苏晴碗里:“快吃,多吃点,以后妈妈给你买更多好吃的。”
苏晴点了点头,小口吃着肉,眼睛里满是幸福。沈浩看着苏晴开心的样子,心里也甜甜的——他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互相帮衬,苏晴姐姐和苏晴阿姨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再也不用捡烂菜叶,再也不用穿破棉袄。
饭后,三个孩子在院子里跳皮筋,苏嫂子和李秀莲坐在屋里缝鞋垫,沈建国在旁边整理杂货铺的账本,院子里满是孩子们的笑声和针线的“沙沙”声。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屋里,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温馨又和睦。
12月的最后几天,县城中街的“建国杂货铺”像被撒了把糖,从早到晚都围着人。铺子门口的红木板擦得锃亮,白粉笔写的字格外醒目:“购物积分换家电——1分抵1分钱,1000分换电风扇,2000分换洗衣机,5000分换电视机!”木板旁摆着两样稀罕物——银灰色的洗衣机立在角落,上面的“水仙牌”字样透着洋气;旁边的14寸黑白电视机蒙着红布,只露个边角,就引得街坊们伸着脖子往里瞅。
沈浩趴在柜台后,小手扒拉着算盘,算珠“噼里啪啦”响。他刚帮胡同口的王婶算完积分,声音脆生生的:“王婶,您买25斤洗衣粉(一斤两毛五)、15斤盐(一斤一毛五),总共是25x0.25+15x0.15=6.25+2.25=8.5块,能积85分!再攒1915分,就能换洗衣机啦!”
王婶眼睛瞪得溜圆,连忙摸出布包里的钱:“都要都要!洗衣粉多买点,开春洗棉袄能用;盐也囤着,省得总跑一趟。说不定年底就能凑够洗衣机的分,到时候不用再手搓衣服,多省事!”
旁边的刘叔凑过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钱:“我买10斤白糖、8斤酱油,再给娃买5本练习本、3块橡皮。你算算,能积多少分?我想攒够5000分换电视机,年底全家能看春晚!”
沈建国笑着接过东西,一边往布包里装一边说:“白糖10斤3块,酱油8斤2.4块,练习本和橡皮1.1块,总共6.5块,积65分。慢慢来,多来几趟,电视机早晚能换着!”
这积分主意是沈浩提的。前几天沈建国对着账本叹气,说杂货铺生意虽稳,可街坊们总爱比价,留不住回头客。沈浩突然抬头说:“爸,让他们攒积分换稀罕东西,他们肯定常来。”沈建国一开始觉得孩子气,可琢磨着80年代县城里电视机、洗衣机比电风扇金贵多了,用这个当诱饵,准能成——果然,红木板一挂,整个县城都轰动了。
有人为了积分,一次性买30斤面粉、20斤菜籽油;有人连明年的肥皂、火柴都提前囤了;还有人拉着邻居一起买,说“凑够分换了电视机,街坊们都能来瞅两眼”。沈浩每天放学就扎进杂货铺,帮着记账、算积分,看着账本上的流水从月入三千多涨到五千多,小眉头却没完全舒展——他知道“客户粘性”这招在80年代管用,可心里总惦记着苏晴,不知道她的新鞋垫缝得怎么样了。
“小浩,今天又多了80块流水!”沈建国关铺时拍着账本笑,“照这势头,开春就能把隔壁铺子盘下来,到时候多进点货,电视机再摆两台,吸引更多人来攒分!”
李秀莲端着热粥出来,擦了擦手说:“苏嫂子昨天说今天来拿新布料,怎么还没来?她上次缝的兔子鞋垫卖得好,好多人问还有没有。”
话音刚落,院门口传来轻轻的敲门声,却没像往常那样听见苏晴的笑声。沈浩跑过去开门,门后站着的苏嫂子脸色苍白,眼眶肿得像核桃,苏晴低着头,小手紧紧攥着个旧布包,布包里露出半双没缝完的鞋垫。
“秀莲……沈哥……”苏嫂子的声音发颤,进了屋就往地上蹲,眼泪砸在青砖上,“乡下捎信来,婆婆中风了,没人照顾……我们……我们得回乡下了。”
李秀莲连忙拉她起来,递过热水:“怎么这么突然?不是说婆婆身体还硬朗吗?那苏晴的幼儿园怎么办?你缝鞋垫的活……”
“顾不上了……”苏嫂子抹着眼泪,“亲戚说婆婆只剩一口气,就盼着见我最后一面。苏晴也得跟我走,乡下没幼儿园,只能先在家待着……”
沈浩的心像被冷风吹透,他拉着苏晴的手,才发现她的手冻得冰凉:“苏晴姐姐,你要回乡下了?还会回来吗?我们还没一起换电视机呢……”
苏晴抬起头,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摇了摇头:“妈妈说……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这是我给你缝的鞋垫,还没绣完……”她从布包里掏出半双鞋垫,上面绣了半朵腊梅,针脚歪歪扭扭的,却是她熬了两个晚上缝的。
沈浩接过鞋垫,手指摸着没绣完的腊梅,心里疼得厉害——明明苏嫂子的鞋垫刚有销路,明明他们快能攒够积分换电视机,明明苏晴终于有了新文具,怎么命运又要把她带走?
“嫂子,这是八百块钱,你拿着。”沈建国突然从里屋拿出个信封,硬塞进苏嫂子手里,“乡下看病花钱多,路上也得买吃的,别委屈了孩子。”
“我不能要!”苏嫂子把信封推回去,眼泪掉得更凶,“你们帮我卖鞋垫,给苏晴送文具,已经够多了……我怎么还能要你们的钱?”
“拿着!”李秀莲按住她的手,又从衣柜里抱出两件新棉袄、几匹碎花布,“这棉袄是给苏晴买的,乡下比县城冷;布料你带着,在乡下缝鞋垫能换点钱。要是婆婆病好了,就赶紧回来,杂货铺还等着你的鞋垫呢!”
沈浩也跑回屋,把铁皮存钱罐里的硬币全倒出来,又把自己的彩色铅笔、新画册、没拆封的练习本都塞进苏晴的布包:“苏晴姐姐,这些你带着,在乡下也能画画、写字。要是想我了,就给我写信,我会让爸爸去乡下看你!”
苏晴抱着布包,哽咽着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她摸了摸布包里的画册,又看了看沈浩,眼泪把布包都浸湿了。
第二天凌晨,天还没亮,沈浩就跟着父母去车站送苏嫂子和苏晴。寒风裹着雪粒子,刮得人睁不开眼。苏嫂子拎着个大布包,里面装着沈家给的钱、布料和文具;苏晴背着旧布包,手里紧紧攥着那半双腊梅鞋垫。
“到了乡下,记得给我们写信。”李秀莲拉着苏嫂子的手,眼圈通红,“要是钱不够,就往杂货铺寄信,我们给你寄过去。”
“谢谢你们……”苏嫂子拉着苏晴给沈家人鞠躬,“等婆婆病好了,我一定带着苏晴回来……”
火车鸣笛的声音刺破寒风,苏嫂子拉着苏晴上了火车。苏晴从车窗里探出头,挥着冻得通红的小手:“小浩弟弟,再见!我会回来的!”只是苏晴也没想到,这一走,就是好多年,直到她上初中才回到县城。
沈浩也挥着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直到火车变成远处的一个小点,才小声说:“妈,苏晴姐姐会回来的,对不对?她还没看到电视机呢……”
李秀莲摸了摸他的头,叹了口气:“会的,一定会的。好人有好报,苏晴不该吃这么多苦。”
沈建国看着手里的积分账本,上面的数字还在一天天涨,可他却没了之前的开心:“开春我去乡下一趟,给她们带点药品和文具,再看看婆婆的病,能帮就帮。”
回家的路上,沈浩一直攥着那半双腊梅鞋垫。他想起在菜市场看见苏晴捡烂菜叶的样子,想起苏晴穿着新棉袄缝鞋垫的样子,想起两人约定一起换电视机的样子——命运怎么总这么残忍,刚给人一点希望,就又把希望夺走?
杂货铺的积分活动还在继续,每天依旧热闹。有人攒够2000分换了洗衣机,搬回家时引得街坊们都去围观;有人还差几百分就够5000分,天天来买东西,说“就盼着年底能看上春晚”。沈浩还是会在柜台后算积分,只是偶尔会望向门口,期待那个扎着齐耳短发的身影能突然出现,笑着说“小浩弟弟,我回来攒分换电视机啦”。
他把苏晴送的半双鞋垫放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摆着积分规则板。每次算积分时,他都会摸一摸鞋垫,心里暗暗想:苏晴姐姐,你一定要好好的。等你回来,我们一起攒够5000分换电视机,一起在老槐树下看春晚,再也不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