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磁带生意遇危机(1/1)
1997年初,正月刚过,胡同里的积雪还没化透,踩上去咯吱响。“小浩小卖部”刚开门,街坊张婶就凑过来小声说:“小浩,快把你家磁带收收!县工商的人骑着自行车查盗版呢,东街‘知音音像’刚被抄了三箱,连账本都拿走了!”
沈浩正蹲在柜台后整理磁带,手指刚触到刘德华新专辑的封面,心里“咯噔”一下——老灵魂的本能让他瞬间清醒:盗版磁带被查不仅是亏钱,要是牵连到家里,小卖部的生意都可能受影响。他没像普通孩子那样慌得掉磁带,反而先把手里的磁带放回箱里,快步走到厨房找李秀莲,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妈,工商查盗版,咱们得立刻转移磁带,晚了就来不及了。”
李秀莲手里的碗“当啷”撞在灶台上,慌着要去关卷帘门:“那搬哪儿啊?家里就这么点地方,藏都没处藏!”沈浩已经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附近的安全地点——晓雅家有个带锁的储藏室,去年存过卖剩的泡泡糖,隐蔽又近,是最优选择。他按住妈妈的手:“别关门,越关越显眼,您照常擦货架,就说咱家只卖零食。我去隔壁找晓雅,把磁带暂存她家储藏室,晴姐要是回来,让她帮着望风。”
刚走到门口,就碰见苏晴背着书包回来,手里还拎着王阿姨托买的豆腐。“小浩,我听街坊说工商在查……”苏晴话还没说完,沈浩已经接过她手里的豆腐,塞进厨房:“晴姐,你帮个忙——现在去胡同口盯着,看见绿色工商自行车就往这边摆手,别让他们直接过来。我去晓雅家搬货,越快越好。”他没等苏晴回应,已经拔腿往隔壁跑,老灵魂的决断力让他没多余时间犹豫。
晓雅刚吃完早饭,听见急促的敲门声,开门就看见沈浩眼神清明,手里还攥着两串钥匙——一串是自家储藏室的,一串是小卖部的。“晓雅,借你家储藏室用用,放两箱磁带,工商在查盗版。”沈浩没绕弯子,直接说重点,“你家储藏室在一楼,搬起来快,还能锁门,比放别处安全。”
晓雅刚点头,沈浩已经往储藏室走:“我和你搬货,你妈要是在家,麻烦她帮忙把储藏室门口的纸箱挪开,别让人看出异常。”晓雅妈妈听见动静出来,沈浩赶紧补充:“阿姨,搬的时候轻着点,别惊动街坊,搬完我把门锁好,工商走了就拉走,不麻烦您太久。”几句话说得条理清晰,完全不像12岁孩子的慌乱模样。
等两人回到小卖部,苏晴已经在胡同口的老槐树下假装跳绳,看见沈浩就摆手:“还没到!不过刚才看见两辆工商车往西街去了,估计半小时内能到这儿!”沈浩立刻分工:“妈,您把货架上的零食摆整齐,要是工商问,就说‘孩子以前帮同学代买过磁带,早不卖了’,别多话。晴姐,你继续盯着,看见车往这边来就吹声口哨。我和晓雅搬磁带,一箱分两次搬,用蛇皮袋套着,装作搬杂物。”
四人动作飞快,沈浩和晓雅各拎着蛇皮袋的一角,脚步放轻,走在胡同阴影里——老灵魂知道,这个点街坊大多在家收拾,走阴影处能减少撞见人的概率。两箱磁带刚搬进储藏室锁好,苏晴的口哨声就响了。沈浩赶紧拉着晓雅跑回小卖部,刚帮妈妈摆好最后一袋瓜子,两个穿工商制服的人就推着自行车过来了。
“大姐,你家卖磁带不?最近查盗版,有就交出来,不然按规定罚款。”其中一个人盯着货架问。李秀莲按沈浩教的话说:“同志,咱就卖个零食日用品,哪敢卖磁带啊?我家小子以前帮同学代买过两盒,我怕耽误他学习,早让他扔了。”沈浩站在旁边,手插在裤兜里,指尖却攥着小卖部的进货账本——要是工商要查账,就拿出来证明“进货全是零食,没磁带”,还好工商只是扫了眼货架,没再追问。
等工商的自行车走远,李秀莲才敢喘气:“小浩,你刚才咋那么镇定?妈都快吓死了。”沈浩没说“老灵魂”的事,只说:“慌也没用,得先想办法减少损失。”他转头看向苏晴:“晴姐,你说你妈有亲戚在城郊卖水果,认识乡下小贩——那些小贩收不收盗版磁带?价格大概多少?能不能帮着问问,要靠谱的,别是那种收了货又压价的。”
苏晴点头:“我妈说张叔认识好几个乡下小贩,专收县城不好卖的货,价格虽然低,但不坑人。我下午放学去问,要是能联系上,咱们就把磁带转卖了,总比被抄了强。”晓雅赶紧说:“我跟你一起去!我爸有辆旧自行车,能载你,还能帮你跟张叔说清楚,咱们是急着出手,不是要坑人。”
沈浩却没立刻答应,而是拿出小账本算了算:“两箱磁带共200盒,进货价4块一盒,要是小贩给2块,就亏400块;要是能谈到2块5,就能少亏100块。晴姐,你跟张叔说的时候,提一句‘以后要是有正版磁带,也能找他帮着销到乡下’,用长期合作的话争取多要点价,要是他能帮着谈到2块5,咱们就卖,低于这个价,再想别的办法。”老灵魂的商业思维,让他没只想着“赶紧出手”,还想着“减少亏损”。
下午放学,苏晴和晓雅去了城郊,沈浩则留在小卖部整理账目——他要算清楚“要是卖2块5一盒,能收回500块,够进多少正版磁带”,还在小本子上列了“正版磁带计划”:1.去市里正版批发市场问价;2.调研县城学生爱听的歌手,优先进热门专辑;3.定价8块一盒,比音像店便宜2块,保证利润的同时吸引顾客。
等苏晴和晓雅回来,带来了好消息:“张叔帮着谈了,小贩给2块5一盒,还说以后要是有正版磁带,也能帮着销到乡下,不用压价!”沈浩立刻决定:“明天早上让小贩来拉货,我跟他一起去储藏室清点,晴姐你记账,晓雅你帮着搬货,咱们当面点清,钱到手再让他走,别留后患。”
第二天一早,小贩骑着三轮车来,沈浩亲自清点数量:“200盒,没错吧?您点点。”小贩数完点头,刚要掏钱,沈浩又说:“叔,咱们说好2块5一盒,200盒就是500块——您要是以后帮着销正版磁带,我给您留5毛的提成,比您收盗版赚得多,还安全。”小贩眼睛一亮:“真的?那以后有正版货,你可得先找我!”老灵魂的长远眼光,不仅减少了当下损失,还为以后的正版生意铺了路。
送走小贩,三人坐在晓雅家的院子里晒太阳。晓雅拿着沈浩写的“正版磁带计划”,忍不住说:“小浩,你连以后卖正版都想好了?还列了这么多条款。”沈浩笑着把计划递给她们:“光靠躲不是办法,得换安全的生意做。晴姐,你帮我打听市里正版批发市场的地址和价目;晓雅,你帮我问问班里同学,现在最爱听哪个歌手的歌,咱们按需求进货。”
苏晴接过计划,上面不仅列了进货和销售,还写着“利润分配”:“卖正版赚的钱,一部分存起来当进货本金,一部分给晴姐和晓雅买辅导书,感谢你们帮忙。”她心里暖暖的:“你不用给我们买辅导书,能一起做事就挺好。”沈浩却摇头:“该谢的得谢,再说,以后咱们一起做正版生意,赚了钱一起分,才长久。”
阳光落在三人身上,沈浩看着手里的500块钱,心里更清楚:老灵魂的优势不是“预知未来”,而是“遇事不慌,能想办法”。而住得近、有人帮,让这份“办法”能更快落地——要是没有晓雅的储藏室,没有苏晴的人脉,光有主见也难减少损失。
回到家,沈浩把500块钱递给李秀莲,还把“正版磁带计划”给她看:“妈,以后咱们卖正版,虽然进货价高,但安全,还能跟乡下小贩合作,销路也广。”李秀莲看着计划上工整的字迹,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我家小浩长大了,比妈想得还周全。以后生意的事,妈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