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父亲的骄傲(2/2)
“爸,您办存折是……”沈浩的声音有点发颤,指尖轻轻碰了碰存折的烫金字,冰凉的触感传来,却让他心里发暖,生怕是自己想错了——他从来没敢想过,家里能有一笔专门为他们上学存的钱。
沈建国打开存折,翻到第二页,上面打印着“存款金额:2000元”的黑色字样,修理费。”他的拇指摩挲着存折边缘,眼神格外认真,“每个月修水管、修自行车能赚六百多块,我攒了三个月,特意取出来当‘启动金’。我跟你妈商量好了,把你们‘小金库’的两万多块钱存进去,加上这两千块,凑个两万二的整数。这钱就叫‘创业基金’——不是让你们做生意,是让你们安心读书的基金。”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三个孩子的脸——沈浩眼里满是期待,晓雅张着嘴,苏晴的眼眶红着,心里更软了:“以后你们上高中的学费、住宿费,上大学的生活费、资料费,甚至想报辅导班、买学习资料,都能从这里取。我年轻时因为家里穷,只上到初中就跟着你爷爷学手艺,每次路过县一中的校门,都忍不住停下来看——看里面的学生背着书包进出,心里总想着‘要是我也能上高中就好了’。现在看着你们仨这么努力,还能互相帮衬,一起赚钱、一起学习,我比谁都希望你们能安安心心读书,不用像我一样,因为没钱留下遗憾。”
“真的吗?”晓雅的眼睛一下子亮了,手里的钥匙“当啷”一声掉在桌上,她赶紧弯腰捡起来,指尖蹭到桌腿的木纹,声音里带着点雀跃,还有点不敢相信,“以后上大学的钱也从这里出?我妈昨天还跟我念叨,说要是我能考上大学,她就去县城的纺织厂打零工,一个月能赚三百多块,凑我的学费。现在……现在再也不用让我妈去受累了!”她说着就攥紧了钥匙,指节有点发白。
沈建国笑着点头,把存折往三个孩子中间推了推,身子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像在分享什么重要的秘密:“这存折的密码,我琢磨了好几天。一开始想把你们的生日日期都放进去——沈浩是5月12号生日,取‘0512’;晓雅是8月20号,取‘0820’;苏晴是12月6号,取‘1206’。可六位密码哪能都放进去?我又怕你们记不住复杂的数字。”他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拿过铅笔,在一张草稿纸上一笔一划地写:“最后我想,不如用你们的生日月份——沈浩5月,就是‘05’;晓雅8月,就是‘08’;苏晴12月,就是‘12’。连起来就是‘0’,正好六位,好记又有意义。”
他把纸条推到三个孩子面前,铅笔字的印痕很深:“05是沈浩的月份,08是晓雅的月份,12是苏晴的月份,都是你们仨的印记,少一个都不行。以后每次存钱、取钱,都要你们仨一起去银行,输密码时得两个人盯着,一个人输,一个人记,安全!”
沈浩的指尖按在纸上的“0”上,铅笔字的印痕硌着掌心,有点痒,心里却暖得发烫。他看了看苏晴,又看了看晓雅,突然把纸往两人面前递得更开,声音里带着点激动:“咱们以后每次去银行,都一起输密码!晴姐记前三位‘050’,晓雅记中间‘81’,我记最后‘2’,咱们仨凑一起才管用,少一个都不行!”
苏晴看着纸上的六位数字,每个数字都像一颗小太阳,藏着他们的名字,藏着沈叔叔的期许。她想起刚搬进县城这条胡同的时候,妈妈带着她租了间小房子,墙上还裂着缝,妈妈偷偷跟她说“要是交不起学费,就去跟沈阿姨借点,以后咱们再还”。那时她总怕给沈家添麻烦,连买本《初二物理精讲》都要犹豫半天,怕妈妈没钱。现在有了这笔基金,有了这串包含三人印记的密码,她突然觉得,“考上大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而是触手可及的未来——就像桌上的饺子,暖乎乎的,能捧在手里。她轻轻点头,声音有点发哑:“好,咱们一起记密码,一起存钱,一起考县一中,一起上大学。”
晓雅也用力点头,把钥匙放在存折旁边,钥匙和存折碰撞的“当啷”声格外清脆。“以后我每天都去小区和食品厂家属院宣传!就算下雪,我也裹着围巾去!”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装着星星,“多赚点钱存进基金里,等咱们考上高中,就用这笔钱买台电脑,放在晴姐家——晴姐家的桌子大,咱们一起学打字,一起查高考资料!到时候输密码,我肯定第一个说‘08’,绝不会忘!”
沈建国看着三个孩子凑在一起念密码的样子——沈浩指着纸上的数字,苏晴小声跟着念,晓雅把密码记在手心,心里满是踏实。他想起自己年轻时,连一本像样的课本都没有,现在孩子们不仅有学上,还有专门的基金支持,比他当年强太多了。
李秀莲端着热好的饺子从厨房出来,青花瓷碗里的饺子冒着热气,还卧着一个荷包蛋。她看见桌上的纸条,笑着说:“你爸为了设这个密码,前几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跟我念叨‘怎么才能把仨孩子的生日都编进去,还得好记’。我说‘用月份不就完了’,他还说‘我咋没想到’,傻呵呵地乐了半天。”她把碗放在沈建国面前,又给三个孩子各盛了一碗玉米粥,“你们仨这么齐心,以后肯定能有大出息,比你爸强,比我强。”
外婆又拿起毛衣织了起来,毛线针穿梭的“嗒嗒”声和屋里的说话声混在一起,格外温馨。“以后晴晴上大学,我就把这件蓝毛衣织完,再给你缝个内兜——缝在毛衣里面,放存折刚好,别人看不见,安全。”外婆笑着说,“晓雅要是去市里上大学,我就给你做你爱吃的酱黄瓜,装在玻璃罐里,带去学校下饭,比食堂的咸菜好吃。”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落在桌上的存折、钥匙和写着密码的纸条上,把三个孩子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画。苏晴看着沈浩认真抄密码的样子——他把密码抄在账本的最后一页,还画了个小方框框起来;看着晓雅兴奋地数着桌上的蜜橘,说“明天去银行前,咱们一人吃一个,讨个好彩头”;心里悄悄想:原来“家人”从来不是住得近就够了,是有人会为你着想,会把你的生日编进密码,会把你的未来放进计划里,会陪着你一起朝着目标努力。而这本红色的存折、这串“0”的数字,就像一颗埋在心里的种子,会陪着他们走过寒冬,等到春天发芽,等到他们站在县一中的门口,站在大学的校园里,长成参天大树。
那天晚上,沈浩把存折、账本和写着密码的纸条一起放进铁盒子里。他先把存折放最的最后一页,动作轻得像在打理宝贝。锁好铁盒后,他把钥匙递给苏晴:“这次该你保管了,你心细,不会弄丢。明天咱们吃完早饭就去银行,把‘小金库’的钱存进去。输密码时你先说‘05’,我接‘08’,晓雅最后说‘12’,咱们仨一起输,少一个都不行!”
苏晴接过钥匙,指尖轻轻碰了碰沈浩的手——他的手有点凉,是刚才在门口站久了冻的,两人都顿了一下,随即又相视一笑,没说话,却都懂彼此眼里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