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2/2)
这个发现令人不寒而栗。对手的狡猾和严密,远超寻常犯罪组织。
“能锁定‘会计’吗?”崔政赫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姜明轩和宋敏然对视一眼,摇了摇头。
“他隐藏得太深了。我们能追踪到资金的幽灵,却看不到操控幽灵的人。除非…”姜明轩顿了顿,“除非我们能拿到瑞士或新加坡那两家私人银行的内部账户监控权限,或者…能找到一个曾经为他工作过、并且愿意开口的‘内部人’。”
两者都近乎不可能。
(安全屋傍晚)
两边调查的进展通过加密渠道汇总到一起。情况清晰地摆在面前:
·“信使”(幽影):知道其部分运输网络和行为模式,但本人如同幽灵,难以定位。
·“会计”:洞察其部分资金流动模式和潜在的第二重功能,但真实身份和位置成谜。
·“奠基人”与“冥河”:依旧隐藏在一切迷雾的最深处。
看似陷入了僵局。
林瑟曦久久凝视着白板上勾勒出的复杂关系图,以及那张“幽影”模糊的侧影拼图。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信使”的运输路线上,特别是那个关键的转运点——纳闽港。
“我们或许…都忽略了一点。”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却又异常坚定,“‘信使’负责运输安全,他必须确保货物万无一失。那么,在像纳闽港这样鱼龙混杂的地方,他不可能完全依赖不可控的本地势力。他必然有一个,或者多个,绝对可靠的本地接应点或安全屋。”
她的手指点在纳闽港的位置上。
“这些接应点,需要长期经营,需要绝对忠诚,不可能像他的行踪一样完全隐形。找到这些点,就可能找到他必须接触的人,进而…锁定他!”
何景亮眼睛一亮:“没错!再狡猾的狐狸,也要回窝。我们可以从纳闽港的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甚至是那些为特殊货轮提供补给服务的供应商入手,交叉比对与‘波罗的海快线’以及那些可疑货柜有关联的本地实体。”
这是一个新的,充满希望但也布满荆棘的方向。意味着需要有人,亲自去那个遥远的、法律与秩序边缘的自由港,进行一场危险的实地调查。
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拥有丰富境外行动经验、且沉稳可靠的何景亮。
何景亮感受到众人的视线,没有丝毫犹豫,平静地点了点头:“我去准备。需要一份详尽的纳闽港背景资料,以及…合法的身份掩护。”
一条新的、通往“信使”的险峻路径,在困境中被开辟出来。而与此同时,崔政赫也在思考着,如何为寻找“会计”那个看似不可能的“内部人”,创造一丝微弱的可能。
狩猎“奠基人”的行动,在经历了初期的挫败后,凭借着毅力与智慧,再次于迷雾中,找到了前进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