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雷霆雨露(2/2)
“太子殿下仁孝,恪守臣礼,对此事……毫不知情。”杨士奇立刻撇清太子。他知道,这才是陛下最在意的一点。
朱棣深深看了他一眼,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破绽,但杨士奇神色坦然。
“你下去吧。”朱棣挥了挥手,显得有些疲惫,“好生养你的病。朝廷,还离不开你杨东里。”
“老臣……遵旨。”杨士奇躬身退出暖阁,直到走出西苑,被冷风一吹,才发觉贴身衣物已被冷汗浸透。
他知道,皇帝最后那句话,既是肯定,也是警告。“朝廷离不开你”,意味着他暂时安全,甚至可能更受倚重;但“好生养病”,又何尝不是提醒他,要安分守己?
接下来的数日,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
黄俨在诏狱中受尽酷刑,很快便招认了利用职权为赵王、汉王(部分旧事)提供便利,倒卖军资,传递消息等罪行,但对“谋逆”之事,只推到已死的马云和纪纲身上。最终,朱棣下旨,以“窃弄威权,交通藩王,图谋不轨”的罪名,将黄俨凌迟处死,抄没家产,族人流放。
纪纲被罗织了多项罪名,下狱待审。北镇抚司暂时由皇帝信任的另一名指挥使接管。
通州官仓案发,一批官吏落马。西山鹰嘴崖工坊被彻底捣毁,缴获大量兵器甲胄和私铸工具。
而赵王朱高燧,则被皇帝下旨严词斥责,剥夺了三护卫,令其在府中闭门读书思过,没有旨意不得出府半步,形同软禁。这个处罚,相较于黄俨的凌迟,可谓天壤之别,但也明确宣告了赵王在争夺储位中的彻底出局。
至于卧病在乐安州的汉王朱高煦,皇帝似乎暂时无意深究他在此事中的旧账,或许是顾及北疆还需武将,或许是留待日后。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一场看似足以掀翻朝野的大案,在皇帝的意志下,以几条人命的代价和一位亲王的失势,暂时画上了句号。
杨士奇病体未愈,却已回到文渊阁视事。他坐在熟悉的值房里,看着窗外又开始飘落的雪花,心中并无多少喜悦。
黄俨死了,纪纲倒了,赵王软禁了。东宫看似赢得了一场大胜。
但他知道,真正的隐患——汉王,依旧盘踞乐安,怨望日深。而陛下对太子的猜忌,恐怕也并未因这次事件而完全消除。那深藏在帝王心中的天平,依旧在摇摆。
他拿起笔,想要批阅奏章,却觉得那笔有千钧之重。
这场风暴过去了,但大明的天空,远未晴朗。他这条老命,还得继续在这惊涛骇浪中,为那个仁弱的太子,撑下去。
雪花无声地覆盖着紫禁城的金瓦红墙,仿佛要将所有的阴谋、鲜血与秘密,都深深掩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