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惊变(1/2)
永乐二十二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已是三月,北京城外的官道两侧,残雪未消,泥泞不堪。一支庞大的队伍,正沿着这条通往京城的要道,缓慢而沉默地前行。队伍的核心,是一辆由八匹骏马拉着的巨大龙辇,四周护卫森严,旌旗在料峭寒风中无力地垂着。
这不是凯旋的仪仗,而是北征归来的皇帝车驾。只是,与去时的旌旗招展、意气风发不同,此刻的队伍笼罩在一片难以言说的压抑与悲凉之中。没有捷报传回,没有凯歌高奏,只有一种不祥的寂静,随着车轮碾过泥泞的声音,沉沉地压在每个知情者的心头。
文渊阁内,杨士奇手中的茶盏“啪”地一声落在地上,摔得粉碎。他浑然不觉,只是死死盯着面前气喘吁吁、一身尘土的于谦,声音干涩得如同砂纸摩擦:
“你……你说什么?陛下……陛下在榆木川……”
于谦双眼赤红,重重叩首在地,声音带着哭腔和难以置信的颤抖:“大人!千真万确!陛下……陛下已于七日前,在榆木川……龙驭上宾了!张辅、杨荣等大臣秘不发丧,正护着灵柩日夜兼程赶回!消息……消息是杨荣大人派死士拼死送出的!”
一股寒意从杨士奇的脚底瞬间窜遍全身,他踉跄一步,若非于谦眼疾手快扶住,几乎瘫软在地。纵然他历经无数风浪,此刻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击得心神俱裂。
永乐大帝,那个雄才大略、威加海内、让他又敬又畏的君主,竟然就这么突然地……驾崩了?在北征途中,在那个叫榆木川的地方?
“为何……为何会如此?”杨士奇抓住于谦的手臂,指甲几乎掐进他的肉里。
“据信使说,陛下在最后一次亲征追击残敌时,旧伤复发,加之年事已高,塞外苦寒……便……便一病不起,药石罔效……”于谦的声音越来越低。
旧伤,寒疾……杨士奇脑海中瞬间闪过陛下这些年愈发暴躁的脾气和偶尔流露出的疲惫。他早该想到的!连年征战,夙兴夜寐,便是铁打的身子也熬不住啊!
但此刻,悲痛是奢侈的。一个更严峻、更迫切的问题,如同冰冷的匕首,抵在了他的咽喉——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驾崩的消息一旦公开,必将天下震动!而最大的变数,便是远在乐安州,拥兵自重、窥伺储位已久的汉王朱高煦!
“消息……封锁得如何?汉王可知情?”杨士奇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声音恢复了惯有的沉稳,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杨荣、张辅大人处置得当,军中仅有少数核心将领知情。灵柩伪装成陛下染病静养,沿途关卡皆以陛下手谕(预先备下)通过。但……但如此大事,绝难长久隐瞒。乐安州距京城不远,汉王耳目众多,恐怕……”于谦没有说下去,但意思不言而喻。
杨士奇的心沉到了谷底。他太了解汉王了。那个骄横跋扈、自比唐太宗的王爷,绝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一旦让他得知父皇死讯,他必定会铤而走险,发兵争夺皇位!届时,大明立时便会陷入内战的火海!
“太子殿下呢?”杨士奇急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