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星火投薪 暗流涌动(1/2)
林辞独坐军帐,帐外夜色如墨,唯有远处刁斗之声与巡夜士卒的脚步,打破这死寂般的沉静。怀中玉玺不再如初至时那般躁动,而是在缓慢汲取战场煞气的同时,与夏侯承身上那半块玉佩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共鸣。这共鸣仿佛一道无形的桥梁,不仅抚平了玉玺因穿越而产生的规则紊乱,也让林辞对自身力量的掌控,在这短暂的宁静中悄然精进。
他能感觉到,丹田内的黑色气旋更加凝实,旋转间引动的力量如臂指使。幽冥长枪的虚影在识海中沉浮,枪身上的黑焰内敛,却更显深邃。与夏侯渊、荀攸这等历史人物的短暂接触,尤其是直面他们带来的精神压迫,无形中锤炼了他的心志。
时间在等待中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帐外传来一阵刻意放轻,却依旧沉稳的脚步声。
帐帘掀开,进来的仍是夏侯承。他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甚至透着几分亢奋。他手中提着一个食盒,比之前的粟米饭要精致不少,甚至有一小壶酒。
“林先生,久等了。”夏侯承将食盒放在案上,语气比之前更多了几分敬重,“军中已派快马斥候前往乌巢方向核实。”
林辞微微颔首,并不意外。曹操生性多疑,用兵谨慎,不可能仅凭他一面之词就发动奇袭。
夏侯承在一旁坐下,压低声音道:“先生或许不知,您所言与荀军师近日的一些推断不谋而合。只是先生点出了‘乌巢’具体所在及守将性情,实在……神乎其技。”他顿了顿,眼中好奇更盛,“先生方才言及观星察气,不知能否……”
他显然对林辞的“方外之人”身份和预言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林辞心中了然,知道这是进一步巩固自身形象、融入此间环境的机会。他略一沉吟,目光投向帐外漆黑的夜空,仿佛在观测星象,实则心神与玉玺相连,感知着这片战场上空那混乱而庞大的能量流动——那是由杀戮、死亡、谋略、勇气等各种意念交织而成的气机之海。
“星象示警,分野有变。”林辞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玄妙的韵律,他结合着对官渡之战结果的“先知”,以及玉玺对气机的模糊感应,半真半假地描述着,“袁绍本命星光虽显赫,然其旁有阴云缭绕,主刚愎不明,麾下星辉驳杂,相互倾轧。反观曹公……”他指向曹营核心方向,那里在他的感知中,气机虽然被袁军庞大的煞气所压制,却凝而不散,坚韧异常,更有几道或锐利、或沉凝、或诡谲的光华隐现,代表着曹操麾下的核心文武。
“紫微虽暂隐,然将星拱卫,谋星闪耀,更有……”他话语一顿,仿佛感应到了什么,眉头微蹙,“一股潜龙之势,隐于东南,暗合水德,虽未勃发,然其势不可小觑。”
他最后一句,暗指的是此时或许尚未完全崭露头角,但未来将奠定三分天下的孙权势力。这番话虚虚实实,既符合当前局势,又暗藏对未来走向的隐喻,足以让听者自行解读,深感奥妙。
夏侯承听得目眩神迷,他虽然不完全懂星象,但林辞所言与他对当前局势的感受以及一些军中传闻隐隐对应,尤其是对袁绍集团内部问题的描述,更是精准。他不禁对林辞更加信服了几分。
“先生真乃神人也!”夏侯承感叹道,亲自为林辞斟上一杯酒,“若乌巢之事证实,先生便是挽狂澜于既倒的功臣!”
林辞接过酒杯,并未饮用,只是淡淡道:“天机莫测,人力有时而穷。最终成败,还需看曹公决断与将士用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